首页--文学论文--中国文学论文--各体文学评论和研究论文--诗歌、韵文论文--诗歌论文

清初诗人宋琬考论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9页
引言第9-13页
1 山东莱阳的宋氏名门望族第13-22页
   ·山东莱阳的地域人文环境与明代宋氏家族的鼎盛第13-14页
   ·宋氏家族世袭的人文传承第14-17页
     ·世代为官、为学的传统第14-16页
     ·共同的抉择——守节第16-17页
   ·宋琬出仕清朝第17-22页
     ·家族命运系于一身第17-19页
     ·潜在的心理需求与自然的生命欲求第19-20页
     ·顺治朝科举考试对北方的倾斜政策第20-22页
2 宋琬的诗学理论第22-27页
   ·宋琬诗歌理论的渊源第22-23页
   ·宋琬诗学思想的宗尚与嬗变第23-26页
   ·《安雅堂诗》与宋琬诗学思想的文学史定位第26-27页
3 宋琬的诗歌创作第27-51页
   ·《安雅堂诗》的主题取向第27-41页
     ·“摧折惊魂断,哀歌带血腥”——宋琬的狱中诗第27-32页
     ·“方将恣遨游,吾醉欲忘归”——宋琬的纪游诗第32-34页
     ·“况是应刘俱泯寞,中流慷慨一悲歌”——咏史怀古诗第34-35页
     ·“寄语武陵仙吏道,莫将征税及桃花”——宋琬的忧患诗第35-37页
     ·“年来多难客飘零,此日逢君眼倍青”——酬唱应对诗第37-41页
   ·宋琬诗、词、文中一以贯之的“怨怒”、“噍杀”笔调第41-43页
   ·宋琬诗歌中的“怨而不怒”“中正平和”之音第43-44页
   ·诗格一变、别开一境的《入蜀集》第44-49页
     ·《入蜀集》版本概要第45页
     ·入蜀游记第45-49页
   ·为宋琬诗歌风格一辨第49-51页
4 宋琬的《二乡亭词》及其他第51-58页
   ·论《二乡亭词》雄深壮阔的艺术特色第51-53页
   ·《二乡亭词》的音乐特质第53-54页
   ·杂剧《祭皐陶》第54-55页
   ·《安雅堂全集》辑佚第55-58页
5 宋琬交游结社考第58-69页
   ·莱阳宋氏家族与复社关系考第58-60页
   ·宋琬与云间派文人关系考第60-63页
   ·清初“燕台七子”唱和考第63-66页
     ·“燕台七子”的唱和时间第63-64页
     ·“燕台七子”的诗学主张第64-66页
   ·由同调同题之作《满江红》看宋琬与王士禄、曹尔堪的“江村”唱和第66-69页
结语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2页
参考学术、学位论文第72-73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73-74页
致谢第74页

论文共7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《红楼梦》女性读者的审美心理探微
下一篇:蒋士铨诗歌新论