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5页 |
Abstract | 第5-8页 |
引言 | 第8-10页 |
1 研究综述 | 第10-30页 |
·概念界定 | 第10-15页 |
·抑郁障碍的概念 | 第10-13页 |
·条件性情绪反应的含义 | 第13页 |
·元认知干预法的含义 | 第13-15页 |
·小样本多基线实验设计 | 第15页 |
·国内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-28页 |
·抑郁障碍病因研究 | 第15-17页 |
·大学生心理状态研究 | 第17-20页 |
·抑郁障碍的治疗研究 | 第20-28页 |
·以往研究中存在的不足 | 第28页 |
·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28-29页 |
·研究假设 | 第29-30页 |
2 研究方法 | 第30-36页 |
·来访者 | 第30-31页 |
·入组标准 | 第30页 |
·排除标准 | 第30页 |
·来访者情况 | 第30-31页 |
·研究工具和材料 | 第31-32页 |
·汉密尔顿抑郁量表(Hamilton Depression Scale,HAMD) | 第31页 |
·症状自评量表(SCL-90) | 第31-32页 |
·自编来访者症状自评量表 | 第32页 |
·干预时所用的放松训练床、音响、放松音乐等设施 | 第32页 |
·研究程序 | 第32-36页 |
·临床诊断 | 第32-33页 |
·临床干预过程 | 第33-35页 |
·回访 | 第35-36页 |
3 结果与分析 | 第36-40页 |
·三名来访者的抑郁情绪体验得分变化 | 第36-37页 |
·HAMD 量表测试得分变化 | 第37页 |
·SCL-90 量表得分变化 | 第37-38页 |
·自编来访者症状自评量表得分变化 | 第38-39页 |
·回访 | 第39-40页 |
4 讨论 | 第40-42页 |
·大学生抑郁障碍的特点 | 第40页 |
·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症迅速、不易脱落 | 第40页 |
·元认知干预法治疗大学生抑郁障碍不易复发 | 第40-41页 |
·本研究的创新与局限 | 第41-42页 |
结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4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47-48页 |
致谢 | 第4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