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4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| 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1页 |
| 1.2 鱼雷涡轮动力系统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3页 |
| 1.3 对转涡轮技术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14页 |
| 1.4 本文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| 第二章 鱼雷单级涡轮动力系统研究 | 第16-40页 |
| 2.1 鱼雷涡轮发动机介绍 | 第16-17页 |
| 2.1.1 涡轮级结构 | 第16-17页 |
| 2.1.2 鱼雷涡轮发动机特点 | 第17页 |
| 2.2 涡轮级研究 | 第17-26页 |
| 2.2.1 喷嘴中的气体动力过程 | 第17-21页 |
| 2.2.2 工作叶片气道中气体动力过程 | 第21-23页 |
| 2.2.3 涡轮级的轮周功和有效输出转矩 | 第23-24页 |
| 2.2.4 各种效率 | 第24-26页 |
| 2.3 辅机和燃烧室的机理模型 | 第26-28页 |
| 2.4 推进器的推力和转矩特性 | 第28-29页 |
| 2.5 动力系统建模 | 第29-31页 |
| 2.5.1 纵平面运动方程 | 第29页 |
| 2.5.2 纵平面动力学方程 | 第29-30页 |
| 2.5.3 涡轮动力系统动力学方程 | 第30-31页 |
| 2.6 单级涡轮动力系统结构方案 | 第31-32页 |
| 2.7 单级涡轮动力系统分析 | 第32-38页 |
| 2.7.1 设计工况热力计算 | 第32-33页 |
| 2.7.2 求解非设计工况参数 | 第33-34页 |
| 2.7.3 涡轮发动机输出功率分析 | 第34-36页 |
| 2.7.4 不同工况下辅机系统吸收功率计算 | 第36-37页 |
| 2.7.5 单级涡轮动力系统功率分析 | 第37-38页 |
| 2.8 小结 | 第38-40页 |
| 第三章 鱼雷对转涡轮动力系统研究 | 第40-60页 |
| 3.1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结构设计 | 第40-41页 |
| 3.1.1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的提出 | 第40页 |
| 3.1.2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结构方案 | 第40-41页 |
| 3.2 对转涡轮发动机理论研究 | 第41-45页 |
| 3.2.1 对转涡轮发动机结构设计 | 第41-42页 |
| 3.2.2 二级涡轮的气体动力过程 | 第42-44页 |
| 3.2.3 二级涡轮的轮周功、轮周效率和有效输出转矩 | 第44-45页 |
| 3.3 对转涡轮发动机模型设计 | 第45-51页 |
| 3.3.1 计算喷嘴模型 | 第45-47页 |
| 3.3.2 计算涡轮模型 | 第47-51页 |
| 3.4 对转涡轮发动机仿真分析 | 第51-57页 |
| 3.4.1 网格模型与边界条件 | 第51-52页 |
| 3.4.2 仿真结果与分析 | 第52-57页 |
| 3.5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动力学方程 | 第57-59页 |
| 3.6 小结 | 第59-60页 |
| 第四章 鱼雷对转涡轮动力系统闭环控制策略研究 | 第60-72页 |
| 4.1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闭环控制问题 | 第60页 |
| 4.2 一级涡轮转速闭环控制算法设计 | 第60-62页 |
| 4.2.1 一级涡轮转速控制系统构成 | 第60-61页 |
| 4.2.2 一级涡轮控制系统的控制规律 | 第61-62页 |
| 4.3 二级涡轮转速闭环控制算法设计 | 第62-66页 |
| 4.3.1 二级涡轮控制系统构成 | 第63-64页 |
| 4.3.2 二级涡轮转速控制系统控制规律 | 第64-66页 |
| 4.4 二级涡轮双转速设计 | 第66-67页 |
| 4.5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工作过程仿真分析 | 第67-71页 |
| 4.6 小结 | 第71-72页 |
| 第五章 鱼雷对转涡轮动力系统启动过程探索 | 第72-82页 |
| 5.1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启动过程问题 | 第72页 |
| 5.2 启动过程状态设计 | 第72-74页 |
| 5.2.1 药柱单独运行阶段 | 第72-74页 |
| 5.2.2 固液混合和液体单独运行阶段 | 第74页 |
| 5.3 某型鱼雷单级涡轮动力系统研究 | 第74-77页 |
| 5.3.1 设计点参数 | 第74-75页 |
| 5.3.2 控制系统模型 | 第75页 |
| 5.3.3 变工况过程仿真 | 第75-76页 |
| 5.3.4 启动过程仿真 | 第76-77页 |
| 5.4 对转涡轮动力系统启动过程仿真 | 第77-79页 |
| 5.5 对转涡轮与单级涡轮启动过程对比分析 | 第79-80页 |
| 5.6 小结 | 第80-82页 |
| 第六章 全文总结及展望 | 第82-84页 |
| 6.1 全文总结 | 第82-83页 |
| 6.2 论文主要创新点 | 第83页 |
| 6.3 未来研究工作展望 | 第83-8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84-90页 |
| 致谢 | 第90-91页 |
| 发表论文和参加科研情况说明 | 第91-9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