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.绪论 | 第9-12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9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9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9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概况 | 第9-10页 |
1.3 研究主要内容及路线 | 第10-12页 |
2.地面三维激光扫描技术 | 第12-28页 |
2.1 三维激光扫描技术的工作原理 | 第13-14页 |
2.2 三维激光扫描仪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2.3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特点及应用领域 | 第15-17页 |
2.3.1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特点 | 第15-16页 |
2.3.2 三维激光扫描仪技术应用领域 | 第16-17页 |
2.4 三维激光扫描点云数据 | 第17-22页 |
2.4.1 点云数据结构与分类 | 第17-18页 |
2.4.2 点云数据去噪 | 第18-19页 |
2.4.3 点云数据精简 | 第19页 |
2.4.4 点云数据滤波 | 第19-22页 |
2.5 I-site8820三维激光扫描仪 | 第22-27页 |
2.5.1 I-site8820三维激光扫描仪的特点 | 第22-23页 |
2.5.2 I-site8820studio配套软件 | 第23-27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7-28页 |
3.点云数据的误差及精度实验分析 | 第28-50页 |
3.1 点云数据误差的主要来源 | 第28-31页 |
3.1.1 仪器误差 | 第28-29页 |
3.1.2 外界条件引起的误差 | 第29-30页 |
3.1.3 反射面引起的误差 | 第30-31页 |
3.2 点云精度的影响因素 | 第31-33页 |
3.3 I-site8820与TM30测量机器人在角度和距离的分析 | 第33-45页 |
3.3.1 角度实验分析与改正 | 第34-39页 |
3.3.2 距离实验分析 | 第39-43页 |
3.3.3 温度对点云精度的影响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4 分析不同颜色及不同粗糙程度反射面对点云强度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3.5 分析不同物质点云空间特征及反射强度 | 第46-49页 |
3.6 本章小结 | 第49-50页 |
4.基于点云对DEM精度分析及插值拟合方法研究 | 第50-71页 |
4.1 I-site8820不同匹配方式的DEM扫描模型精度分析 | 第50-56页 |
4.1.1 基于全局自动匹配方式 | 第52页 |
4.1.2 基于靶标匹配方式 | 第52-53页 |
4.1.3 两种匹配方式精度分析 | 第53-56页 |
4.2 抽稀点云密度对DEM模型精度的影响 | 第56-61页 |
4.2.1 点云密度抽稀程度 | 第56-58页 |
4.2.2 DEM精度的数学模型及精度指标 | 第58-59页 |
4.2.3 不同密度点云生成的DEM模型精度分析 | 第59-61页 |
4.3 不同插值拟合法对边坡DEM模型的影响 | 第61-70页 |
4.3.1 插值拟合方法的理论分析 | 第61-66页 |
4.3.2 几种方法的DEM模型精度对比 | 第66-70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5.实验研究 | 第71-104页 |
5.1 实验场地的概况及数据采集 | 第71-73页 |
5.1.1 实验方案 | 第71页 |
5.1.2 选择试验场地及扫描站点的确定 | 第71-72页 |
5.1.3 三维激光扫描仪外业点云数据采集 | 第72-73页 |
5.2 I-site8820三维激光扫描仪点云数据预处理 | 第73-77页 |
5.2.1 点云数据匹配 | 第74-75页 |
5.2.2 点云数据去噪 | 第75-76页 |
5.2.3 点云数据构建DEM模型 | 第76-77页 |
5.3 边坡监测方法分析 | 第77-102页 |
5.3.1 等高线分析 | 第78-80页 |
5.3.2 剖线分析 | 第80-81页 |
5.3.3 土方量分析 | 第81-84页 |
5.3.4 颜色指示对象距离分析 | 第84-97页 |
5.3.5 基于matlab点云程序处理 | 第97-101页 |
5.3.6 DEM模型融合 | 第101-102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6.结论与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6.1 主要结论 | 第104页 |
6.2 问题与展望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 | 第110-111页 |
致谢 | 第111-11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2-11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