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能源与动力工程论文--热力工程、热机论文--燃料与燃烧论文

煤粉浓淡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

摘要第1-5页
Abstract第5-11页
引言第11-13页
1 文献综述第13-35页
   ·我国燃煤锅炉的环保现状第13-16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氮氧化物污染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 ·我国的烟尘污染现状第15页
     ·我国环境保护所采取的措施第15-16页
   ·NO_x的生成/还原机理及控制技术第16-24页
     ·NO_x生成及控制原理第16-19页
     ·低NO_x排放控制技术及其发展现状第19-22页
     ·煤粉热解过程中N的分配规律第22-24页
   ·碳黑(soot)的生成及控制原理第24-28页
     ·soot的形成过程第24-25页
     ·soot的形成机理研究进展第25-27页
     ·影响soot生成的因素及控制方法第27-28页
   ·煤粉浓淡燃烧技术第28-32页
     ·低NO_x煤粉燃烧器介绍第28-30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燃烧技术的原理第30-31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燃烧技术的研究进展第31-32页
   ·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第32-33页
     ·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原理第32页
     ·空气分级燃烧技术的影响因素第32-33页
   ·本文的研究目标及内容第33-35页
2 数学模型及数值方法第35-49页
   ·流动模型第35-38页
     ·气相湍流流动模型第35-36页
     ·气固两相湍流流动模型第36-38页
   ·挥发份析出模型第38页
   ·燃烧模型第38-41页
     ·气相湍流燃烧模型第39页
     ·焦炭燃烧模型第39-41页
   ·辐射换热模型第41-42页
   ·NO_x生成模型第42-45页
     ·热力型NO_x生成模型第42页
     ·快速型NO_x生成模型第42-43页
     ·燃料型NO_x生成模型第43-45页
   ·soot生成模型第45-46页
   ·边界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气相边界条件第46-47页
     ·颗粒相边界条件第47页
   ·计算流程第4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47-49页
3 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49-69页
   ·模拟工况说明第49-53页
     ·锅炉介绍第49-51页
     ·煤粉性质分析第51页
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第51-52页
     ·计算参数第52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52-53页
     ·网格划分第53页
   ·计算工况第53-54页
   ·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考核第54-60页
     ·燃烧、流动、传热数学模型的有效性考核第55-58页
     ·NO_x模型的分析讨论第58-59页
     ·NO_x模型的选择和验证第59-60页
   ·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60-68页
     ·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炉内NO_x生成的影响第60-62页
     ·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炉内soot生成的影响第62-64页
     ·二次风配风方式对炉内温度水平的影响第64-66页
     ·二次风配风方式对锅炉热损失的影响第66-67页
     ·二次风配风方式对锅炉燃烬性的影响第67-68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68-69页
4 煤粉浓淡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69-78页
   ·模拟工况说明第69-70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燃烧说明第69页
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第69-70页
     ·计算参数第70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70页
   ·数值计算工况参数说明第70页
   ·数值计算结果及分析第70-77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NO_x和soot生成的影响第70-72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72-75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锅炉热损失的影响第75-76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锅炉燃烬性的影响第76-7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77-78页
5 煤粉浓淡空气分级燃烧过程的数值模拟第78-89页
   ·模拟工况说明第78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燃烧说明第78页
     ·数学模型第78页
     ·计算参数第78页
     ·边界条件第78页
   ·数值计算工况参数说明第78-79页
   ·数值模拟结果的对比分析第79-87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NO_x和soot生成的影响第79-81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炉内燃烧过程的影响第81-84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锅炉热损失的影响第84页
     ·煤粉浓淡比对锅炉燃烬性的影响第84-85页
     ·煤粉粒径对煤粉浓淡空气分级的影响第85-8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87-89页
6 四种燃烧工况的比较第89-99页
   ·四种燃烧工况的介绍第89页
   ·NO_x和soot的对比分析第89-91页
     ·NO_x生成量的对比分析第89-90页
     ·soot生成量的对比分析第90-91页
   ·影响NO_x生成的因素分析第91-97页
     ·炉内温度水平对NO_x生成的影响第91-93页
     ·炉内O_2分布对NO_x的影响分析第93-95页
     ·炉内CO分布对比NO_x的影响分析第95-96页
     ·炉内煤粉停留时间对NO_x的影响分析第96-97页
   ·本章小结第97-99页
7 结论及展望第99-102页
   ·结论第99-100页
   ·展望第100-102页
参考文献第102-106页
附录A 符号说明第106-108页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学术论文情况第108-109页
致谢第109-111页

论文共111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瞬态法的界面接触换热系数实验研究
下一篇:纳米流体的热物性及在波壁管内流动特性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