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论文--中国农业经济论文--农业经济建设与发展论文--农业商品生产、农业劳动生产率论文

我国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研究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8-12页
    1.1 选题背景第8-9页
    1.2 选题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选题的理论意义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选题的现实意义第9-10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及框架第10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框架第10-11页
    1.4 研究方法及创新之处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研究方法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创新之处第11-12页
2 国内外研究文献综述第12-16页
    2.1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研究第12-13页
    2.2 农业全要素生产率的研究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国外研究现状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国内研究现状第14-15页
    2.3 文献评述第15-16页
3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及其测算方法第16-30页
    3.1 经济增长理论演进的脉络第16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新古典经济增长理论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新经济增长理论第19-21页
    3.2 全要素生产率理论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生产率的概念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全要素生产率的内涵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全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内涵第22-23页
    3.3 全要素生产率的测度方法简析第23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索洛余值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隐性变量法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随机前沿分析法(SFA)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数据包络分析法(DEA)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Malmquist指数法第27-30页
4 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角色比较分析第30-46页
    4.1 东中西部农业单要素投入增长与生产率增长比较分析第30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东中西部农业单要素投入增长的比较分析第30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东中西部农业单要素生产率增长的差异分析第34-38页
    4.2 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比较分析第38-4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研究对象的鉴定第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指标选取与变量界定第38-39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东中西部农业全要素生产率及其构成比较分析第39-46页
5 研究结论与政策建议第46-49页
    5.1 研究结论第46-47页
    5.2 政策建议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坚持科技兴农战略,推动前沿技术进步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全面完善制度建设,消除农业生产的非效率因素第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完善我国农业科技推广体系,促进农业科技成果转化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4 引导农业产业化、规模化经营,保证农民收入持续稳定增长第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5 加快区域协调发展第48-49页
参考文献第49-52页
附录第52-56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56-57页
致谢第57页

论文共57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近代河南纺织工业的发展历程及其影响因素(1901-1937)
下一篇:我国农业产业化与农民增收研究--基于1999-2012年面板数据分析