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环境科学、安全科学论文--环境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水体污染及其防治论文--湖泊、水库论文

三峡库区兰陵溪小流域水土及养分流失特征研究

摘要第5-8页
Abstract第8-11页
第一章 绪论第18-31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8-19页
    1.2 农业面源污染综述第19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农业面源污染形成机理第19-2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面源污染发生特征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3 农业面源污染影响因素第22-23页
    1.3 小流域产流产沙研究第23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小流域产流产沙研究方法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小流域产流产沙影响因素第24-26页
    1.4 小流域养分流失研究第26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小流域养分流失途径第26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小流域养分流失研究方法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小流域养分流失与土地利用第27-28页
    1.5 选题依据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目标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研究内容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1.5.3 技术路线第30-31页
第二章 研究材料与方法第31-39页
    2.1 研究区概况第31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流域位置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地貌特征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气候特征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土壤特征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2.1.5 土地利用/覆被现状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6 社会经济状况第33页
    2.2 面源污染现状调查第33-34页
    2.3 数据获取方法第34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监测点布设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水文数据获取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水样采集测定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泥沙采集测定第36页
    2.4 数据分析方法第36-3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集水区土地利用结构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水质评价方法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基流分割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4 粒径大小与分形分析第38-39页
第三章 集水区尺度氮磷输出特征第39-49页
    3.1 集水区氮磷输出特征及水质评价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集水区氮磷输出空间分异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集水区综合水质特征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集水区氮磷输出与土地利用相关分析第42-43页
    3.2 集水区氮磷输出降雨响应过程及水质变化第43-4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降雨条件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典型降雨条件下集水区氮磷输出特征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降雨期间集水区综合水质变化过程第46-47页
    3.3 讨论与小结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讨论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小结第48-49页
第四章 小流域产流产沙特征第49-61页
    4.1 降雨分布特征第50-51页
    4.2 径流输出特征第51-53页
    4.3 泥沙输出特征第53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泥沙输出分布第53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泥沙粒径分布特征第55-58页
    4.4 讨论与小结第58-6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讨论第58-6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小结第60-61页
第五章 小流域径流及泥沙养分流失特征第61-72页
    5.1 小流域径流养分流失特征第61-6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径流氮磷输出浓度变化第61-62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径流氮磷输出负荷分布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5.1.3 典型降雨下径流氮磷输出特征第64-66页
    5.2 小流域泥沙养分流失特征第66-69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泥沙养分含量与粒径相关性第66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泥沙氮磷输出负荷分布第6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3 泥沙养分流失与粒径分布的关系第68-69页
    5.3 讨论与小结第69-72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讨论第69-7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小结第71-72页
第六章 小流域养分流失负荷及估算第72-78页
    6.1 小流域汛期氮磷总输出分布特征第72-73页
    6.2 小流域养分流失途径第73-74页
    6.3 降雨径流以及泥沙对氮磷输出的影响第74-75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氮磷养分输出与降雨、径流及泥沙相关性分析第7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小流域氮磷流失负荷与径流、泥沙的回归分析第74-75页
    6.4 讨论与小结第75-78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讨论第75-7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小结第76-78页
第七章 结论与展望第78-81页
    7.1 研究结论第78-80页
    7.2 创新与不足第80页
    7.3 展望第80-81页
参考文献第81-93页
在读期间的学术研究第93-94页
致谢第94-95页

论文共9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种沙障对流沙生境与植被恢复的影响
下一篇:香椿种子特定贮藏条件下活力变化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