徐则臣小说论
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绪论 | 第10-16页 |
第一章 回望中的故乡——“花街” | 第16-26页 |
1.1 “花街”故事的温情言说 | 第17-19页 |
1.2 儿童视域下的成长书写 | 第19-23页 |
1.3 “花街”:诗意乌托邦的建构 | 第23-26页 |
第二章 无根的城市——“北京” | 第26-38页 |
2.1 底层“京漂”:欲望之都的生存向往与迷失 | 第26-30页 |
2.2 知识分子:精神夹缝中的自我出走与漂流 | 第30-33页 |
2.3 “北京”:徐则臣小说想象的焦点 | 第33-38页 |
第三章 故乡与城市的叙事转型 | 第38-50页 |
3.1 多元化叙事技巧的开拓 | 第38-42页 |
3.1.1 “谜团”系列叙事主题的尝试 | 第39-40页 |
3.1.2 城乡交叉叙事内容的融合 | 第40-41页 |
3.1.3 双线复调叙事结构的建构 | 第41-42页 |
3.2 “情爱”叙事伦理的变奏 | 第42-47页 |
3.2.1 回归爱情的本质与真实 | 第43-45页 |
3.2.2 爱情伦理道德的消解与重构 | 第45-47页 |
3.3 “在路上”精神追寻的叙事思考 | 第47-50页 |
结语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目录 | 第57-5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