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8-15页 |
1.1 课题来源 | 第8页 |
1.2 研究背景 | 第8-9页 |
1.3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9页 |
1.4 倒木的界定 | 第9-10页 |
1.4.1 概念界定 | 第9-10页 |
1.4.2 腐烂级的界定 | 第10页 |
1.5 国内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5页 |
1.5.1 国外研究进展 | 第10-12页 |
1.5.2 国内研究进展 | 第12-15页 |
第二章 研究区概况与研究方法 | 第15-19页 |
2.1 研究区概况 | 第15-16页 |
2.1.1 自然概况 | 第15页 |
2.1.2 主要森林类型 | 第15-16页 |
2.2 研究方法 | 第16-19页 |
2.2.1 技术路线 | 第16-17页 |
2.2.2 研究方法 | 第17页 |
2.2.3 实验分析 | 第17-18页 |
2.2.4 数据处理 | 第18-19页 |
第三章 江西典型森林林内倒木储量和数量特征研究 | 第19-28页 |
3.1 不同类型森林倒木生物量、碳储量差异 | 第19-21页 |
3.2 不同森林类型倒木径级结构 | 第21-24页 |
3.2.1 倒木生物量的径级结构 | 第21-22页 |
3.2.2 倒木密度的径级结构 | 第22-23页 |
3.2.3 倒木材积的径级结构 | 第23-24页 |
3.3 不同森林类型林倒木分解特征 | 第24-26页 |
3.3.1 不同分解等级倒木生物量 | 第24-25页 |
3.3.2 不同分解等级倒木密度差异 | 第25-26页 |
3.4 不同森林类型林倒木沿海拔的空间分布规律 | 第26-27页 |
3.5 小结 | 第27-28页 |
第四章 江西典型人工林与天然林倒木储量和结构分布差异 | 第28-34页 |
4.1 人工林与天然林倒木生物量及碳储量差异 | 第28-29页 |
4.2 人工林与天然林倒木径级分布差异 | 第29-31页 |
4.2.1 倒木生物量径级结构分布差异 | 第29页 |
4.2.2 倒木密度径级结构分布差异 | 第29-30页 |
4.2.3 倒木材积径级结构分布差异 | 第30-31页 |
4.3 人工林与天然林倒木分解差异 | 第31-33页 |
4.3.1 人工林与天然林不同分解等级倒木生物量变化 | 第31-32页 |
4.3.2 人工林与天然林不同分解等级倒木密度变化 | 第32-33页 |
4.4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五章 倒木分解过程的组成变化及其对土壤理化学特性的影响 | 第34-41页 |
5.1 倒木分解过程中有机质变化 | 第34-35页 |
5.2 倒木分解过程中化学元素含量变化 | 第35-36页 |
5.3 倒木分解过程中物理性状变化 | 第36-37页 |
5.4 倒木分解过程中土壤化学碳氮变化 | 第37-39页 |
5.5 倒木分解过程对土壤物理性状的影响 | 第39-40页 |
5.6 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六章 结论与讨论 | 第41-43页 |
6.1 结论 | 第41-42页 |
6.1.1 倒木数量特征 | 第41页 |
6.1.2 倒木储量特征 | 第41页 |
6.1.3 倒木分解特征 | 第41页 |
6.1.4 倒木分解及其对土壤理化学性质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6.2 有关倒木下一步研究的讨论 | 第42-4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3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-55页 |
附录 | 第55-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