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绪论 | 第9-15页 |
一、词人生平相关问题考辩 | 第9-10页 |
二、词集相关问题考辩 | 第10-12页 |
三、《逃禅词》的研究价值及本文创新 | 第12-15页 |
第一章 《逃禅词》的“道”意 | 第15-22页 |
一、游仙出尘之想 | 第15-18页 |
二、性命双修之道 | 第18-20页 |
三、返朴归真之思 | 第20-22页 |
第二章 《逃禅词》的画意 | 第22-30页 |
一、置陈布势 | 第22-24页 |
二、随类赋彩 | 第24-26页 |
三、勾勒点化 | 第26-28页 |
四、光影相生 | 第28-30页 |
第三章 《逃禅词》的诗化 | 第30-40页 |
一、物象选取诗化 | 第30-33页 |
(一)、高雅的人文性 | 第30-32页 |
(二)、亲切的生活性 | 第32-33页 |
二、造语用词诗化 | 第33-38页 |
(一)、善于用典 | 第33-36页 |
(二)、化用前人诗句入词 | 第36-38页 |
三、表现手法诗化 | 第38-40页 |
第四章 《逃禅词》与南渡词坛 | 第40-44页 |
一、微弱的时代气息 | 第40-41页 |
二、悲与旷的鲜明对比 | 第41-44页 |
结论 | 第44-45页 |
注释 | 第45-4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7-4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49-51页 |
致谢 | 第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