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引言 | 第11页 |
1.2 生物质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 | 第11-13页 |
1.3 生物质两步法制备低碳烯烃 | 第13-16页 |
1.3.0 概述 | 第13页 |
1.3.1 生物质快速裂解制备生物油 | 第13-15页 |
1.3.2 生物油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 | 第15-16页 |
1.4 生物质催化裂解模拟综述 | 第16页 |
1.5 论文选题与研究内容 | 第16-19页 |
2 实验系统与实验方法 | 第19-27页 |
2.1 实验仪器和试剂 | 第19-20页 |
2.2 催化剂制备与表征 | 第20-21页 |
2.3 催化剂表征 | 第21-23页 |
2.3.1 X射线衍射(XRD) | 第21页 |
2.3.2 氮气吸附脱附(BET) | 第21-22页 |
2.3.3 积碳分析 | 第22-23页 |
2.4 实验系统 | 第23-25页 |
2.4.1 纤维素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实验装置 | 第23-24页 |
2.4.2 纤维素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实验操作流程 | 第24页 |
2.4.3 纤维素催化裂解制取低碳烯烃实验结果计算方法 | 第24-25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25-27页 |
3 生物质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实验研究 | 第27-37页 |
3.1 引言 | 第27-28页 |
3.2 催化剂磷负载量对液相产物的影响 | 第28-29页 |
3.3 催化剂磷负载量对气相产物的影响 | 第29-33页 |
3.4 催化剂性能测试 | 第33-36页 |
3.4.1 催化剂积碳实验测试 | 第33-35页 |
3.4.2 XRD表征 | 第35-36页 |
3.4.3 BET表征 | 第36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6-37页 |
4 生物质制备低碳烯烃系统分析 | 第37-57页 |
4.1 引言 | 第37页 |
4.2 Aspen Plus介绍 | 第37页 |
4.3 (火用)分析方法 | 第37-42页 |
4.3.1 (火用)分析概述 | 第37-38页 |
4.3.2 物理(火用) | 第38-39页 |
4.3.3 化学(火用) | 第39页 |
4.3.4 混合物流化学(火用) | 第39-41页 |
4.3.5 (火用)损失 | 第41页 |
4.3.6 (火用)效率 | 第41-42页 |
4.3.7 (火用)分析方法 | 第42页 |
4.4 利用生物质工业分析来预测高位热值 | 第42-53页 |
4.4.1 现有技术概览 | 第42-44页 |
4.4.2 拟合评价指标 | 第44-45页 |
4.4.3 异常值处理 | 第45-51页 |
4.4.4 PCA降维模拟优化 | 第51-53页 |
4.5 生物质一步法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系统 | 第53-54页 |
4.5.1 系统模型建立 | 第53-54页 |
4.5.2 模型主要模块介绍 | 第54页 |
4.5.3 系统质能分析 | 第54页 |
4.6 生物质两步法催化裂解制备低碳烯烃系统 | 第54-56页 |
4.6.1 系统模型建立 | 第54-55页 |
4.6.2 模型主要模块介绍 | 第55-56页 |
4.6.3 系统质能分析 | 第56页 |
4.7 本章小节 | 第56-57页 |
5 生物质制备低碳烯烃过程优化 | 第57-63页 |
5.1 引言 | 第57页 |
5.2 反应路径比较 | 第57-59页 |
5.2.1 生物质一步法制备低碳烯烃(火用)拥流 | 第57-58页 |
5.2.2 生物质两步法制备低碳烯烃(火用)流 | 第58-59页 |
5.3 系统优化 | 第59-61页 |
5.4 本章小节 | 第61-63页 |
6 总结与展望 | 第63-65页 |
6.1 全文总结 | 第63-64页 |
6.2 本文创新之处 | 第64页 |
6.3 研究工作展望 | 第64-65页 |
附录1 生物质数据集 | 第65-69页 |
作者简历 | 第69-71页 |
References | 第71-7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