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5页 |
1.1 研究背景 | 第9-11页 |
1.1.1 研究依据 | 第9页 |
1.1.2 国内外相关理论 | 第9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、现状及选题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2.1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-12页 |
1.2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3 研究思路及方法 | 第13-1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13-14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第2章 隐喻、模型的多维解读 | 第15-32页 |
2.1 隐喻、模型的涵义及其特征 | 第16-25页 |
2.1.1 隐喻的涵义及其特征 | 第17-19页 |
2.1.2 模型的涵义及其特征 | 第19-21页 |
2.1.3 隐喻、模型的区别与联系 | 第21-25页 |
2.1.3.1 隐喻、模型的区别 | 第21-23页 |
2.1.3.2 隐喻、模型的联系 | 第23-25页 |
2.2 多维视角下的隐喻和模型 | 第25-32页 |
2.2.1 现象学视角下的隐喻和模型 | 第25-27页 |
2.2.2 科学解释学视角下的隐喻和模型 | 第27-29页 |
2.2.3 认知心理学视角下的隐喻和模型 | 第29-32页 |
第3章 隐喻、模型与具身认知思潮的产生与发展 | 第32-50页 |
3.1 隐喻、模型与人类认知的起源与演化 | 第33-46页 |
3.1.1 隐喻与人类认知的起源与演化 | 第35-38页 |
3.1.2 模型与人类认知的起源与演化 | 第38-40页 |
3.1.3 隐喻、模型与具身认知理论 | 第40-46页 |
3.1.3.1 认知的起源于发展中模型与隐喻关系分析 | 第40-43页 |
3.1.3.2 以“身体”为中心的隐喻和模型方法分析 | 第43-46页 |
3.2 以神经现象学视角探究隐喻和模型 | 第46-50页 |
3.2.1 隐喻、模型与神经现象学的生命观 | 第46-47页 |
3.2.2 隐喻、模型与神经现象学的心智观 | 第47-48页 |
3.2.3 隐喻、模型与神经现象学的意识观 | 第48-50页 |
第4章 隐喻、模型的方法论意义 | 第50-57页 |
4.1 隐喻、模型对认知科学哲学的方法论意义 | 第50-54页 |
4.2 隐喻、模型对复杂性思想研究的方法论意义 | 第54-57页 |
致谢 | 第57-5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8-61页 |
一、经典著作 | 第58页 |
二、国内著作及期刊 | 第58-59页 |
三、国外著作及期刊 | 第59-61页 |
附录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目录) | 第6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