航空货运网络空间模式分析及布局优化
创新点摘要 | 第5-6页 |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1-25页 |
1.1 选题的背景与意义 | 第11-13页 |
1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1.1.2 选题意义 | 第12-13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3-22页 |
1.2.1 航空网络研究综述 | 第13-15页 |
1.2.2 可达性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1.2.3 航线网络布局优化研究综述 | 第19-21页 |
1.2.4 文献评述 | 第21-22页 |
1.3 本文的研究内容 | 第22-25页 |
1.3.1 主要内容 | 第22-23页 |
1.3.2 论文结构 | 第23-25页 |
第2章 中国航空货运网络空间模式变化特征分析 | 第25-49页 |
2.1 研究方法 | 第27-38页 |
2.1.1 空间统计理论 | 第27-31页 |
2.1.2 加权标准差椭圆 | 第31-35页 |
2.1.3 空间基尼系数 | 第35-38页 |
2.2 中国航空货运网络空间变化特征 | 第38-47页 |
2.2.1 机场货邮吞吐量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| 第38-45页 |
2.2.2 航段货邮运输量空间分布变化特征 | 第45-46页 |
2.2.3 航空货邮运输主通道 | 第46-47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47-49页 |
第3章 中国民用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评价 | 第49-70页 |
3.1 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 | 第49-53页 |
3.1.1 可达性的概念和特点 | 第49-50页 |
3.1.2 可达性计量方法 | 第50-53页 |
3.1.3 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定义及计量方法 | 第53页 |
3.2 中国民用机场发展现状 | 第53-59页 |
3.2.1 机场吞吐量 | 第55-58页 |
3.2.2 机场货邮吞吐量和旅客吞吐量的相关性 | 第58-59页 |
3.2.3 机场货邮吞吐量和城市GDP的关系 | 第59页 |
3.3 中国民用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分析 | 第59-68页 |
3.3.1 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变化趋势 | 第59-64页 |
3.3.2 机场空侧货运可达性空间特征 | 第64-6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8-70页 |
第4章 基于可达性指标的中国航空货运网络布局优化 | 第70-104页 |
4.1 问题描述 | 第70-71页 |
4.2 研究回顾 | 第71-81页 |
4.2.1 交通网络设计问题 | 第71-73页 |
4.2.2 多目标优化算法概述 | 第73-78页 |
4.2.3 Pareto最优 | 第78-81页 |
4.3 航空货运网络布局双层优化模型 | 第81-83页 |
4.3.1 上层模型 | 第81-82页 |
4.3.2 下层模型 | 第82-83页 |
4.4 算法设计 | 第83-92页 |
4.4.1 多目标遗传算法 | 第83-86页 |
4.4.2 NSGA-Ⅱ多目标遗传算法 | 第86-88页 |
4.4.3 基于NSGA-Ⅱ的算法设计 | 第88-92页 |
4.5 实证分析 | 第92-102页 |
4.5.1 算法有效性分析 | 第94-98页 |
4.5.2 最优方案分析 | 第98-100页 |
4.5.3 四大机场间货机班次分配分析 | 第100-102页 |
4.5.4 灵敏度分析 | 第102页 |
4.6 本章小结 | 第102-104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104-10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06-114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公开发表论文 | 第114-115页 |
致谢 | 第115-116页 |
作者简介 | 第116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