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前言 | 第10-19页 |
1.1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文献综述 | 第12-16页 |
1.2.1 国外公众参与的研究 | 第12-13页 |
1.2.2 国内公众参与的研究 | 第13-14页 |
1.2.3 意愿的研究 | 第14-16页 |
1.3 研究的主要思路 | 第16-17页 |
1.4 研究的主要方法 | 第17-18页 |
1.5 本文的创新点与不足之处 | 第18-19页 |
第2章 基本概念界定和理论分析 | 第19-26页 |
2.1 基本概念界定 | 第19-22页 |
2.1.1 城市管理的概念 | 第19-20页 |
2.1.2 公众参与相关概念分析 | 第20-21页 |
2.1.3 意愿的概念 | 第21-22页 |
2.2 相关理论 | 第22-26页 |
2.2.1 治理理论 | 第22-23页 |
2.2.2 计划行为理论 | 第23-24页 |
2.2.3 参与式民主理论 | 第24-26页 |
第3章 温州市龙湾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个案分析 | 第26-31页 |
3.1 温州市龙湾区公众参与城市管理实例 | 第26-28页 |
3.1.1 城管志愿队伍开始发展 | 第26页 |
3.1.2 执法监督、考核评价机制中引入公众参与 | 第26-27页 |
3.1.3 智慧城管创新公众参与方式 | 第27-28页 |
3.2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的积极意义 | 第28-31页 |
3.2.1 体现政府公共性、决策民主内在要求 | 第28页 |
3.2.2 激发公众热情,保障公众利益实现 | 第28-29页 |
3.2.3 弥补执法资源不足,提高管理效率 | 第29页 |
3.2.4 培育合格公民,提高社会和谐 | 第29-31页 |
第4章 温州龙湾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愿的实证研究 | 第31-46页 |
4.1 问卷设计及研究假设 | 第31-32页 |
4.2 调查方法和样本总体情况 | 第32-35页 |
4.2.1 样本收集和调查方法 | 第32-33页 |
4.2.2 样本总体情况 | 第33-35页 |
4.3 问卷的信度和效度检验 | 第35-37页 |
4.3.1 问卷效度检验 | 第35-36页 |
4.3.2 问卷信度检验 | 第36-37页 |
4.4 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愿现状分析及问题 | 第37-39页 |
4.5 人口统计变量对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愿的影响分析 | 第39-41页 |
4.6 各个指标对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愿的影响 | 第41-46页 |
4.6.1 相关分析 | 第41-42页 |
4.6.2 回归分析 | 第42-46页 |
第5章 提升公众参与城市管理意愿途径的政策建议 | 第46-55页 |
5.1 完善经费保障,降低公众参与成本 | 第46-47页 |
5.2 积极培育公民意识 | 第47-49页 |
5.2.1 提升公民责任意识的途径 | 第47-48页 |
5.2.2 提升公民主体意识的途径 | 第48页 |
5.2.3 提升公民权利意识的途径 | 第48-49页 |
5.3 提升政府公信力,增加公众对政府的信任 | 第49-50页 |
5.3.1 健全依法决策机制,提高民主化水平 | 第49-50页 |
5.3.2 强化为人民服务意识,建设廉洁政府 | 第50页 |
5.4 建立信息公开制度 | 第50-51页 |
5.5 提升城管队伍形象 | 第51-52页 |
5.5.1 树立“执法为民”的理念,提升城管人员素质 | 第51页 |
5.5.2 加强沟通交流,加大媒体正面宣传的力度 | 第51-52页 |
5.5.3 细化自由裁量,促进公正公平 | 第52页 |
5.6 提供多样化公众参与形式 | 第52-53页 |
5.6.1 完善传统的公众参与途经 | 第53页 |
5.6.2 发挥数字化公众参与优势 | 第53页 |
5.7 完善公众参与意见反馈机制 | 第53-55页 |
结语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59页 |
附录 | 第59-62页 |
致谢 | 第62-63页 |
作者简介 | 第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