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30页 |
1.1 概述 | 第11页 |
1.2 Pickering乳液 | 第11-21页 |
1.2.1 Pickering乳液的由来 | 第12页 |
1.2.2 Pickering乳液的分类 | 第12-13页 |
1.2.3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粒子 | 第13-14页 |
1.2.4 Pickering乳液的稳定机理 | 第14-17页 |
1.2.5 Pickering乳液的影响因素 | 第17-21页 |
1.3 无机/聚合物复合微球 | 第21-22页 |
1.3.1 溶胀法 | 第21页 |
1.3.2 原位合成法 | 第21-22页 |
1.3.3 乳液溶剂挥发法 | 第22页 |
1.3.4 Pickering乳液模板法 | 第22页 |
1.4 高内相乳液及多孔聚合物 | 第22-27页 |
1.4.1 高内相乳液的定义及制备 | 第23页 |
1.4.2 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多孔聚合物 | 第23-26页 |
1.4.3 影响多孔材料形貌的因素 | 第26-27页 |
1.5 液体弹珠 | 第27-28页 |
1.6 本工作的目的和内容 | 第28-30页 |
第二章Pickering乳液模板法制备二硫化钼/聚苯乙烯复合微球 | 第30-48页 |
2.1 引言 | 第30-31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31-35页 |
2.2.1 试剂 | 第31页 |
2.2.2 MoS2 水溶液的制备 | 第31-32页 |
2.2.3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| 第32页 |
2.2.4 膜乳化法制备粒径分布较为均一的Pickering乳液 | 第32-33页 |
2.2.5 二硫化钼/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 | 第33页 |
2.2.6 液体弹珠的制备 | 第33-34页 |
2.2.7 测试与表征 | 第34-35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5-46页 |
2.3.1 MoS_2 的水相分散液 | 第35-36页 |
2.3.2 Pickering乳液的制备 | 第36-38页 |
2.3.3 Ce-MoS_2 浓度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2.3.4 膜乳化次数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3.5 不同油相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2.3.6 二硫化钼/聚苯乙烯复合微球的制备 | 第43-45页 |
2.3.7 液体弹珠的制备 | 第45-46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6-48页 |
第三章 高内相乳液模板法制备氧化石墨烯/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合泡沫 | 第48-67页 |
3.1 引言 | 第48-49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49-52页 |
3.2.1 试剂 | 第49页 |
3.2.2 GO的制备 | 第49-50页 |
3.2.3 GO的表面改性 | 第50页 |
3.2.4 高内相乳液的制备 | 第50-51页 |
3.2.5 氧化石墨烯/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合泡沫的制备 | 第51-52页 |
3.2.6 测试与表征 | 第52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2-65页 |
3.3.1 表面改性GO的水相分散液 | 第52-56页 |
3.3.2 高内相乳液形成的条件 | 第56-57页 |
3.3.3 FeCl_2 含量对高内相乳液的影响 | 第57-59页 |
3.3.4 内相体积分数 | 第59-61页 |
3.3.5 最高内相体积分数 | 第61-62页 |
3.3.6 乳液的稳定性 | 第62-63页 |
3.3.7 其他粒子改性的GO稳定的高内相乳液 | 第63-64页 |
3.3.8 氧化石墨烯/三聚氰胺甲醛树脂复合泡沫的制备 | 第64-65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5-67页 |
结论 | 第67-6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9-80页 |
硕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80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2页 |
附件 | 第8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