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历史、地理论文--风俗习惯论文--中国风俗习惯论文--古代礼制论文

魏晋南北朝岁时节令饮食文化研究--以《荆楚岁时记》为中心
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绪论第12-18页
    一、选题缘起第12-13页
    二、选题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理论意义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现实意义第13-14页
    三、研究现状第14-16页
        1.《荆楚岁时记》研究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岁时节令研究第15页
        3.民俗史与文化学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4.饮食史研究第16页
    四、研究方案第16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研究目标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研究方法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3.研究创新第17-18页
第一章 《荆楚岁时记》之岁时节令饮食文化概况第18-39页
    第一节 丰富多彩的食用饮食第18-28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正月一日第18-2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正月七日第22-23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寒食节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三月三日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夏至日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六月伏日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九月九日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八、十月朔日第27-28页
    第二节 寓意深刻的象征饮食第28-3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正月十五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七夕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盂兰盆会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腊月初八第31页
    第三节 形式多样的饮食方式第31-35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饮酒次第从小起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人日“福施人鸡”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春社日“飨其胙”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四、“晦日酺聚”与“曲水流杯”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五、“镂鸡子”和“斗鸡卵”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六、争采杂药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七、除夕之夜第35页
    第四节 日臻完善的食品加工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酒品酿造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食品美化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蔬菜腌渍第37-39页
第二章 自然时序与节令饮食文化第39-44页
    第一节 春生第39-4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“三元之日”的护生食俗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春社日“飨其胙”以祈福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鸡蛋助生第40-41页
    第二节 夏长第41页
    第三节 秋收第41-43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酬神祭祖第4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辟恶防寒第42-43页
    第四节 冬藏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除夕聚餐第43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朔日祭祀第43-44页
第三章 节日体系与节令饮食文化第44-47页
    第一节 固定的节期与食俗第44-45页
    第二节 节令食俗的娱乐化第45-47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三月三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七夕第45-47页
第四章 宗教信仰与节令饮食文化第47-54页
    第一节 佛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第47-49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食素戒律第47-48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盂兰盆节第48-49页
    第二节 道教影响下的节令饮食文化第49-51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方士之术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阴阳观第50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五行说第50-51页
    第三节 人神崇拜发展与节令饮食文化第51-54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介子推崇拜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屈原崇拜第52-54页
第五章 文化交融与节令饮食文化第54-58页
    第一节 南北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第54-56页
        一、食狗之风的南移第54-55页
        二、面粉食品的流行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三、节令食俗动态发展第55-56页
    第二节 中外文化交融下的节令饮食第56-58页
结语第58-60页
参考文献第60-64页
致谢第64页

论文共6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20世纪70年代以来法国移民政策研究
下一篇:秦“亡人”刍议--以秦简为中心