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0页 |
前言 | 第11-12页 |
第一部分 理论研究 | 第12-20页 |
1 AECOPD概述 | 第12页 |
2 氧气雾化吸入在AECOPD患者治疗中的应用 | 第12-13页 |
2.1 雾化吸入治疗的作用特点 | 第12-13页 |
2.2 氧气雾化吸入的优点 | 第13页 |
2.3 影响雾化吸入药物疗效的因素 | 第13页 |
3 AECOPD患者雾化吸入常用药物的种类和作用 | 第13-15页 |
3.1 支气管扩张剂的作用 | 第14页 |
3.2 糖皮质激素的作用 | 第14页 |
3.3 祛痰药物的作用 | 第14-15页 |
4 氧气雾化吸入的护理研究进展 | 第15-19页 |
4.1 雾化吸入前准备 | 第15页 |
4.2 体位的选择 | 第15页 |
4.3 雾化器类型的选择 | 第15页 |
4.4 雾化吸入液量 | 第15-16页 |
4.5 氧流量选择 | 第16页 |
4.6 雾化吸入的时间和方法 | 第16-17页 |
4.7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的比较 | 第17-19页 |
4.8 雾化吸入后的护理 | 第19页 |
5 氧气雾化吸入不良反应 | 第19-20页 |
第二部分 临床研究 | 第20-24页 |
1 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
2 研究对象 | 第20页 |
2.1 研究对象的选择 | 第20页 |
2.2 纳入及排除标准 | 第20页 |
2.3 伦理学原则 | 第20页 |
3 研究方法 | 第20-24页 |
3.1 分组和方法 | 第20-22页 |
3.2 药物和仪器 | 第22页 |
3.3 观察时间和项目 | 第22-23页 |
3.4 数据统计与分析 | 第23-24页 |
第三部分 研究结果 | 第24-31页 |
1 患者一般资料分析 | 第24页 |
2 三组患者治疗前基线比较 | 第24-26页 |
2.1 三组患者治疗前体温、脉率、呼吸频率、血压、血氧饱和度基线比较 | 第24-25页 |
2.2 三组患者治疗前动脉血气分析结果酸碱度(PH值)、氧分压(PaO_2)、二氧化碳分压(PaCO_2)比较 | 第25页 |
2.3 三组患者治疗前呼吸困难分级、咳嗽症状、咳痰难度、痰液性质、肺部啰音比较 | 第25-26页 |
2.4 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情况 | 第26页 |
3 三组患者氧气雾化吸入治疗效果比较 | 第26-28页 |
3.1 三组患者体温比较 | 第26页 |
3.2 三组患者脉率比较 | 第26页 |
3.3 三组患者呼吸频率比较 | 第26-27页 |
3.4 三组患者血压比较 | 第27页 |
3.5 三组患者SPO_2比较 | 第27-28页 |
4 三组患者雾化吸入治疗前与连续治疗3天后症状体征比较 | 第28-30页 |
5 三组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| 第30-31页 |
第四部分 讨论 | 第31-35页 |
1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生命体征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1.1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体温的影响 | 第31页 |
1.2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脉率的影响 | 第31页 |
1.3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呼吸频率的影响 | 第31-32页 |
1.4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血压的影响 | 第32页 |
2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SPO_2的影响 | 第32-33页 |
3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对AECOPD患者呼吸困难、咳嗽症状、咳痰难度、痰液性质、肺部啰音的影响 | 第33页 |
4 不同氧气雾化吸入方法患者不良反应的比较 | 第33-35页 |
第五部分 结论 | 第35-3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36-40页 |
附录 氧气雾化吸入情况调查表 | 第40-41页 |
英文缩约语说明 | 第41-42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论文发表情况 | 第42-43页 |
致谢 | 第4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