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7页 |
一、引言 | 第7-10页 |
(一) 选题背景及意义 | 第7页 |
(二) 研究现状 | 第7-9页 |
(三) 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9页 |
(四) 本文特色与创新 | 第9-10页 |
二、相关概念及理论 | 第10-17页 |
(一) 人情文化概述 | 第10-15页 |
1. 人情文化的涵义 | 第10-12页 |
2. 人情文化的特征 | 第12-13页 |
3. 人情文化的运作法则 | 第13-15页 |
(二) 农村现代化概述 | 第15-17页 |
1. 农村现代化的涵义 | 第15页 |
2. 农村现代化的历史进程 | 第15-16页 |
3. 农村现代化的特征 | 第16-17页 |
(三) 人情文化与农村现代化的关系 | 第17页 |
三、个案地区农村人情文化现状调查 | 第17-23页 |
(一) 襄垣县的基本概况 | 第17-18页 |
1. 自然资源丰富 | 第18页 |
2. 基础设施完善 | 第18页 |
(二) 襄垣县农村人情文化的调查概况 | 第18-19页 |
1. 调查样本选取 | 第18页 |
2. 调查方法 | 第18-19页 |
3. 调查时间安排 | 第19页 |
4. 问卷回收情况 | 第19页 |
(三) 襄垣县农村人情文化调查结果 | 第19-23页 |
1. 人情观念状况 | 第19-20页 |
2. 人情交往状况 | 第20-21页 |
3. 人情消费状况 | 第21-22页 |
4. 人情化政治参与状况 | 第22-23页 |
四、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影响 | 第23-31页 |
(一) 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正向功能 | 第24-26页 |
1. 人情交往有助于获取资源 | 第24页 |
2. 人情交往有助于稳定生产 | 第24-25页 |
3. 人情交往有助于经济协作 | 第25-26页 |
4. 人情交往有助于社会稳定 | 第26页 |
(二) 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的负面影响 | 第26-31页 |
1. 人情消费异化导致农村的社会风气不良 | 第26-27页 |
2. 人情文化模式阻碍农村市场经济的发展 | 第27-29页 |
3. 人情交往法则影响农民的政治参与热情 | 第29-30页 |
4. 人情观念至上阻碍农村的法制建设进程 | 第30-31页 |
五、人情文化对农村现代化产生负面影响的原因分析 | 第31-35页 |
(一) 价值观念多元化,使人情消费发生异化 | 第31-32页 |
(二) 小农经济的思想,使人情文化模式固化 | 第32-33页 |
(三) 公民意识的淡薄,使政治参与人情化 | 第33-34页 |
(四) 人情社会的积习,使人情观念至上泛化 | 第34-35页 |
六、人情文化在农村现代化建设中的合理取向 | 第35-39页 |
(一) 弘扬主流价值观念,倡导人情消费文明,改善农村社会风气 | 第35-36页 |
(二) 破除小农经济思想,转变人情协作模式,推动农村经济发展 | 第36-37页 |
(三) 强化农民公民意识,提高政治参与热情,促进农村政治建设 | 第37-38页 |
(四) 理顺人情法治关系,树立理性人情观念,加强农村法治建设 | 第38-39页 |
结语 | 第39-4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1-43页 |
Abstract | 第43-44页 |
附录 | 第45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