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7页 |
abstract | 第7-10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5-29页 |
1.1 研究背景和意义 | 第15-18页 |
1.1.1 研究背景 | 第15-16页 |
1.1.2 研究意义 | 第16-18页 |
1.2 相关文献综述 | 第18-24页 |
1.2.1 关于出口加工区、保税区方面的研究 | 第18-20页 |
1.2.2 关于中国自贸试验区战略定位和设立意义的研究 | 第20页 |
1.2.3 关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功能方面的研究 | 第20-21页 |
1.2.4 关于中国自贸试验区经济效应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1.2.5 关于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方面的研究 | 第22-23页 |
1.2.6 关于中国自贸试验区下一步发展的建议 | 第23-24页 |
1.3 研究思路和方法 | 第24-25页 |
1.3.1 研究思路 | 第24-25页 |
1.3.2 研究方法 | 第25页 |
1.4 论文内容和结构安排 | 第25-28页 |
1.5 论文创新点和不足 | 第28-29页 |
1.5.1 可能的创新点 | 第28页 |
1.5.2 存在的不足 | 第28-29页 |
第2章 相关概念界定和基础理论研究 | 第29-45页 |
2.1 相关概念界定 | 第29-36页 |
2.1.1 自由贸易区(FTA) | 第29-30页 |
2.1.2 自由贸易园区(FTZ) | 第30-31页 |
2.1.3 自由贸易试验区(PFTZ) | 第31-32页 |
2.1.4 负面清单 | 第32-34页 |
2.1.5 渐进式改革 | 第34-35页 |
2.1.6 顶层设计 | 第35-36页 |
2.2 相关基础理论 | 第36-45页 |
2.2.1 制度创新理论 | 第36-40页 |
2.2.2 区域经济增长理论 | 第40-43页 |
2.2.3 政策试验理论 | 第43-45页 |
第3章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设立背景、战略意义和发展历程 | 第45-59页 |
3.1 中国自贸试验区设立的背景 | 第45-49页 |
3.1.1 设立的国际环境 | 第45-47页 |
3.1.2 设立的国内背景 | 第47-49页 |
3.2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战略意义 | 第49-52页 |
3.2.1 全面深化改革的试验田 | 第49-50页 |
3.2.2 优化开放战略格局的新支撑 | 第50页 |
3.2.3 带动区域发展的增长极 | 第50-51页 |
3.2.4 积累防范经济风险经验的政策试验区 | 第51-52页 |
3.3 中国自贸试验区的发展历程 | 第52-58页 |
3.3.1 上海自贸试验区的酝酿与设立阶段 | 第52-54页 |
3.3.2 上海自贸试验区基本框架形成完善和制度创新探索阶段 | 第54-56页 |
3.3.3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经验推广与扩大试点 | 第56-58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58-59页 |
第4章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 | 第59-91页 |
4.1 以负面清单为核心的投资管理制度创新 | 第59-67页 |
4.1.1 落实“准入前国民待遇”加“负面清单”管理制度 | 第59-61页 |
4.1.2 改革商事登记制度 | 第61-63页 |
4.1.3 改革境外投资管理制度 | 第63-67页 |
4.2 以贸易便利化为重点的贸易监管制度创新 | 第67-74页 |
4.2.1 打造高标准国际贸易“单一窗口” | 第67-68页 |
4.2.2 创新通关管理模式 | 第68-69页 |
4.2.3 大力发展新型贸易业态 | 第69-74页 |
4.3 以服务实体经济为目标的金融开放制度创新 | 第74-80页 |
4.3.1 深度探索资本项目可兑换进程 | 第75-76页 |
4.3.2 加强人民币跨境金融产品设计与供给 | 第76-77页 |
4.3.3 增强金融服务功能 | 第77-78页 |
4.3.4 创新金融风险防控机制 | 第78-80页 |
4.4 以政府职能转变为核心的事中事后监管制度创新 | 第80-90页 |
4.4.1 国家安全审查制度 | 第81页 |
4.4.2 反垄断审查制度 | 第81-82页 |
4.4.3 完善社会信用体系 | 第82-84页 |
4.4.4 企业年报公示和经营异常名录制度 | 第84-85页 |
4.4.5 信息共享和综合执法制度 | 第85-86页 |
4.4.6 社会力量参与市场监督制度 | 第86-90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90-91页 |
第5章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方式 | 第91-105页 |
5.1 中国以往区域性政策试验的推进机制 | 第92-94页 |
5.2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推进方式 | 第94-99页 |
5.2.1 国家统筹领导和正式法律授权下的制度创新 | 第94-95页 |
5.2.2 国家有关部门分工负责制定相关政策 | 第95-96页 |
5.2.3 省级政府负责制度创新的组织实施 | 第96-97页 |
5.2.4 以组织化为主的制度创新经验复制推广 | 第97-99页 |
5.3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有效推进动力机制 | 第99-103页 |
5.3.1 顶层设计、顶层推动与任务倒逼机制 | 第99-100页 |
5.3.2 制度捷径与“条块”政绩显示竞争机制 | 第100-101页 |
5.3.3 各领域各部门之间制度创新的协调机制 | 第101-103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103-105页 |
第6章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效果分析 | 第105-137页 |
6.1 自贸试验区的制度红利 | 第106-118页 |
6.1.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| 第106-108页 |
6.1.2 数据和变量 | 第108页 |
6.1.3 实证结果 | 第108-118页 |
6.2 自贸试验区的资本流动效应 | 第118-126页 |
6.2.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| 第120-121页 |
6.2.2 数据和变量 | 第121-122页 |
6.2.3 实证结果 | 第122-126页 |
6.3 自贸试验区对经济增长的长期效应 | 第126-133页 |
6.3.1 模型设定及估计方法 | 第127页 |
6.3.2 数据和变量 | 第127-128页 |
6.3.3 实证结果 | 第128-133页 |
6.4 本章小结 | 第133-137页 |
第7章 推进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| 第137-149页 |
7.1 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面临的问题和障碍 | 第137-142页 |
7.1.1 理论准备相对不充分且可借鉴经验缺乏 | 第137-138页 |
7.1.2 国家对自贸试验区法律授权仍不够充分 | 第138-139页 |
7.1.3 对外投资管理制度改革面临的阻力较大 | 第139-140页 |
7.1.4 区域性政府职能转变与全国现有行政体制不兼容 | 第140-141页 |
7.1.5 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成果难以全面复制推广 | 第141-142页 |
7.2 深入推进中国自贸试验区制度创新的政策建议 | 第142-149页 |
7.2.1 加快推进自贸试验区法律制度建设 | 第142-143页 |
7.2.2 国家层面成立强有力的协调管理机构 | 第143-144页 |
7.2.3 将部分自贸试验区转变为自由贸易港 | 第144页 |
7.2.4 加快推进政府职能转变领域的制度创新 | 第144-145页 |
7.2.5 加快推进以服务业为重点的对外开放 | 第145页 |
7.2.6 加快推进高水平的贸易投资自由化和便利化 | 第145-146页 |
7.2.7 加快推进金融服务创新和金融监管制度创新 | 第146-149页 |
第8章 结论 | 第149-1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53-161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所发表科研成果 | 第161-163页 |
致谢 | 第163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