内容提要 | 第4-5页 |
中文详细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绪论 | 第14-24页 |
一、对“西方学者”概念的界定 | 第14页 |
二、选题意义 | 第14-17页 |
三、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1页 |
1.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7-20页 |
2.国内研究现状 | 第20-21页 |
四.研究思路和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1.研究思路 | 第21页 |
2.研究方法 | 第21-22页 |
五、创新与不足 | 第22-24页 |
第1章 冷战以来美国俄国史研究的理论转向 | 第24-38页 |
1.1 经典现代化理论 | 第25-28页 |
1.2 新社会史 | 第28-30页 |
1.3 新文化史和新政治史 | 第30-35页 |
1.3.1 新文化史 | 第31-33页 |
1.3.2 新政治史 | 第33-3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35-38页 |
第2章 俄国1861年农民改革的原因 | 第38-60页 |
2.1 1861 年农民改革前俄国的经济发展水平和农民生活水平 | 第39-46页 |
2.2 1861 年农民改革前俄国地主与农民的关系 | 第46-53页 |
2.3 1861 年农民改革的动力 | 第53-59页 |
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3章 俄国“大改革”与官僚的关系 | 第60-86页 |
3.1 “官僚制”理论在西方学界的传播 | 第61-64页 |
3.2 19 世纪俄国文官制度的演进 | 第64-70页 |
3.3 “开明官僚”的形成与作用 | 第70-78页 |
3.4 “大改革”后国家与社会的关系 | 第78-85页 |
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第4章 1861年改革后俄国农民的生活水平 | 第86-106页 |
4.1 宏观研究:俄国农民的经济条件 | 第86-98页 |
4.1.1 有关俄国农民经济条件的传统观点 | 第86-89页 |
4.1.2 有关俄国农民经济条件的修正观点 | 第89-98页 |
4.2 微观研究:村社内部的农民分化问题 | 第98-103页 |
4.2.1 列宁与恰亚诺夫之争 | 第98-100页 |
4.2.2 有关俄国农民社会经济分化程度的修正观点 | 第100-10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03-106页 |
第5章 “大改革”的社会和文化影响 | 第106-136页 |
5.1 西方学界有关俄国“农民学”研究的兴起 | 第106-108页 |
5.2 “大改革”后的俄国村社 | 第108-116页 |
5.3 “大改革”后的俄国农村司法 | 第116-127页 |
5.4 “大改革”后的俄国农民文化 | 第127-133页 |
本章小结 | 第133-136页 |
结语 | 第136-140页 |
参考文献 | 第140-167页 |
攻读博士学位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167-168页 |
后记 | 第168-1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