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政治、法律论文--法律论文--中国法律论文--民法论文--知识产权论文--著作权法论文

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模式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1 绪论第7-10页
    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7-8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国内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国外研究现状和发展趋势第9-10页
2 重混作品引发的著作权问题及其保护现状第10-19页
    2.1 著作权法是否应该对重混作品进行保护第11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重混作品的独创性分析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重混作品是否侵害了原著权利人人身权利第13-1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重混作品是否侵害了原著权利人财产权利第14-15页
    2.2 重混作品是否属于现有著作权作品类别从而适用现有的规定第15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与演绎作品关系的厘清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与汇编作品关系的厘清第17页
    2.3 重混作品的保护现状第17-19页
3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的正当性(Justification)思考第19-25页
    3.1 劳动财产理论第19-20页
    3.2 人格权理论第20-22页
    3.3 “最大多数人的最大幸福”的实现第22-23页
    3.4 经济分析法学派第23-25页
4 重混作品著作权保护模式探讨第25-49页
    4.1 援用合理使用作为抗辩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4.1.1 我国封闭式列举模式下的适用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4.1.2 TRIPS协定下的三步检验法模式的适用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4.1.3 美国四要素测试法模式下的适用第28-32页
    4.2 采用许可机制解决重混作品的合法性问题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把重混创作纳入许可机制的正当性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采用法定许可机制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采用强制许可机制第34-36页
    4.3 采用知识共享协议对重混作品进行保护第36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知识共享协议的运行机制概述第36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知识共享协议在我国的适用性分析第40-41页
    4.4 创设新权利——重混权第41-47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重混与侵权的边界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重混权的运行机制概述第42-45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创设重混权的正当性分析第45-47页
    4.5 小结第47-49页
5 结语第49-50页
参考文献第50-53页
在校期间发表论文清单第53-54页
后记第54页

论文共54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尺寸效应对CFRP条带约束混凝土轴压性能的影响
下一篇:电子书版权保护问题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