中文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4-22页 |
1.1 NK细胞 | 第14-17页 |
1.1.1 NK细胞的表型与亚群 | 第15页 |
1.1.2 NK细胞的杀伤功能 | 第15-16页 |
1.1.3 NK细胞的分泌功能 | 第16页 |
1.1.4 肝NK细胞 | 第16-17页 |
1.1.5 Kupffer细胞与NK细胞的激活 | 第17页 |
1.2 肝星状细胞 | 第17-19页 |
1.2.1 肝星状细胞的功能 | 第18-19页 |
1.2.2 肝星状细胞的激活与调节 | 第19页 |
1.3 NK细胞对肝星状细胞激活的调控 | 第19-22页 |
1.3.1 通过自然杀伤作用诱导肝星状细胞凋亡 | 第20页 |
1.3.2 TRAIL与FasL参与的肝星状细胞凋亡 | 第20页 |
1.3.3 IFN-γ对肝星状细胞的抑制作用 | 第20-22页 |
第2章 材料与方法 | 第22-32页 |
2.1 材料 | 第22-25页 |
2.1.1 细胞系与原代细胞 | 第22页 |
2.1.2 主要试剂 | 第22-24页 |
2.1.3 主要仪器与耗材 | 第24-25页 |
2.1.4 试剂配制 | 第25页 |
2.1.5 主要软件 | 第25页 |
2.2 方法 | 第25-32页 |
2.2.1 外周血NK细胞的分离与纯化 | 第25-26页 |
2.2.2 NK细胞的体外刺激 | 第26页 |
2.2.3 肝星状细胞的培养 | 第26页 |
2.2.4 细胞共培养 | 第26-27页 |
2.2.5 表面蛋白的流式细胞染色 | 第27页 |
2.2.6 细胞内蛋白的染色 | 第27页 |
2.2.7 磷酸化蛋白的流式染色 | 第27-28页 |
2.2.8 细胞凋亡的检测 | 第28页 |
2.2.9 CD107a的检测 | 第28页 |
2.2.10 免疫荧光染色 | 第28-29页 |
2.2.11 天狼星红染色 | 第29页 |
2.2.12 RNA的提取与cDNA的逆转录 | 第29-30页 |
2.2.13 引物列表 | 第30页 |
2.2.14 实时定量PCR | 第30页 |
2.2.15 ELISA | 第30-31页 |
2.2.16 Western Blot | 第31页 |
2.2.17 统计学分析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结果 | 第32-49页 |
3.1 外周血NK细胞与肝内NK细胞的比较 | 第32-33页 |
3.2 IL-18与poly I:C协同激活NK细胞 | 第33-36页 |
3.2.1 IL-18与poly I:C激活NK细胞的IFN-γ分泌 | 第33-34页 |
3.2.2 IL-18与poly I:C激活NK细胞CD69、TRAIL表达 | 第34-35页 |
3.2.3 IL-18与poly I:C不影响NK细胞NK受体的表达 | 第35-36页 |
3.3 IL-18与poly I:C通过p38MAPK/PI3K的信号途径激活NK细胞 | 第36-39页 |
3.3.1 IL-18与poly I:C激活NK细胞的p38 MAPK与PI3K信号分子 | 第36-37页 |
3.3.2 PI3K与p38 MAPK的抑制剂阻断NK细胞的激活 | 第37-38页 |
3.3.3 IL-18与poly I:C通过p38 MAPK/PI3K信号通路激活NK细胞 | 第38-39页 |
3.4 HSC激活IL-18/poly I:C预处理的NK细胞的脱颗粒效应 | 第39-42页 |
3.4.1 HSC的鉴定 | 第40-41页 |
3.4.2 HSC激活IL-18/poly I:C预处理的NK细胞CD107a表达 | 第41-42页 |
3.4.3 HSC通过细胞间接触的方式诱导激活的NK细胞的CD107a表达 | 第42页 |
3.5 IL-18/poly I:C预处理的NK细胞通过脱颗粒效应诱导HSC死亡 | 第42-46页 |
3.5.1 IL-18/poly I:C预处理的NK细胞诱导HSC死亡 | 第42-43页 |
3.5.2 激活的NK细胞杀伤HSC需要细胞间接触 | 第43-44页 |
3.5.3 激活的NK细胞杀伤HSC是颗粒酶依赖性的 | 第44-45页 |
3.5.4 激活的NK细胞不通过IFN-γ诱导HSC凋亡 | 第45-46页 |
3.6 TRAIL参与激活的NK细胞对HSC的脱颗粒效应 | 第46-49页 |
3.6.1 HSC高表达TRAIL-R2和TRAIL-R | 第46-47页 |
3.6.2 阻断TRAIL抑制激活的NK细胞诱导的HSC死亡 | 第47-48页 |
3.6.3 阻断激活的NK细胞膜上的TRAIL会抑制其对HSC的脱颗粒效应 | 第48-49页 |
第4章 讨论 | 第49-52页 |
第5章 结论 | 第52-5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3-64页 |
作者简介及在学期间取得的科研成果 | 第64-65页 |
致谢 | 第6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