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4-27页 |
1.1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 | 第14-18页 |
1.1.1 淫羊藿及其活性成分 | 第14-15页 |
1.1.2 淫羊藿次苷的来源和结构 | 第15-16页 |
1.1.3 淫羊藿黄酮的药理活性 | 第16-18页 |
1.2 淫羊藿黄酮类化合物的应用研究进展 | 第18-25页 |
1.2.1 淫羊藿黄酮作为小分子靶向药物的临床研究现状 | 第18-23页 |
1.2.2 IFN-γ在肿瘤免疫疗法中的应用 | 第23-25页 |
1.3 淫羊藿淫羊藿次苷Ⅱ的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25页 |
1.4 本论文的研究目的、内容及意义 | 第25-27页 |
1.4.1 本论文研究目的 | 第25-26页 |
1.4.2 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1.4.3 研究意义 | 第26-27页 |
第二章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抗肿瘤活性研究 | 第27-53页 |
2.1 引言 | 第27页 |
2.2 实验部分 | 第27-33页 |
2.2.1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27-28页 |
2.2.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| 第28-29页 |
2.2.3 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29-33页 |
2.3 结果与讨论 | 第33-51页 |
2.3.1 急性毒性实验 | 第33-35页 |
2.3.2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抑瘤活性初步评价 | 第35-42页 |
2.3.3 淫羊藿次苷Ⅱ的体内抑瘤活性研究 | 第42-51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51-53页 |
第三章 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活性评价 | 第53-64页 |
3.1 引言 | 第53页 |
3.2 实验部分 | 第53-57页 |
3.2.1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53-54页 |
3.2.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| 第54-55页 |
3.2.3 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55-57页 |
3.3 结果与讨论 | 第57-62页 |
3.3.1 淫羊藿次苷Ⅱ对肿瘤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| 第57-58页 |
3.3.2 肝癌细胞对淫羊藿次苷Ⅱ的摄取情况 | 第58-60页 |
3.3.3 T细胞存在时检测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 | 第60-61页 |
3.3.4 淫羊藿次苷Ⅱ对混合培养上清中IFN-γ含量变化的影响 | 第61-62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第四章 淫羊藿次苷Ⅱ在细胞水平上的抑瘤机制研究 | 第64-76页 |
4.1 引言 | 第64页 |
4.2 实验部分 | 第64-68页 |
4.2.1 实验仪器与试剂 | 第64-66页 |
4.2.2 实验常用溶液配制 | 第66页 |
4.2.3 实验方法及步骤 | 第66-68页 |
4.3 结果与讨论 | 第68-74页 |
4.3.1 淫羊藿次苷Ⅱ对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 | 第68-70页 |
4.3.2 T细胞存在时低浓度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增殖抑制作用 | 第70-71页 |
4.3.3 淫羊藿次苷Ⅱ对凋亡蛋白表达的调控 | 第71-72页 |
4.3.4 流式检测淫羊藿次苷Ⅱ对肝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| 第72-7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4-76页 |
结论与展望 | 第76-7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8-87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87-88页 |
缩略词简表 | 第88-89页 |
附录 | 第89-91页 |
致谢 | 第9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