活性染料染色棉织物的抗皱和光泽性能研究
摘要 | 第2-3页 |
abstract | 第3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6-9页 |
1.1 棉织物的折皱回复性 | 第6页 |
1.2 棉织物的光泽性能 | 第6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6-7页 |
1.4 本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7-9页 |
第二章 实验 | 第9-16页 |
2.1 材料及仪器 | 第9-12页 |
2.2 染料的提纯 | 第12页 |
2.3 棉织物染色 | 第12页 |
2.4 颜色指标 | 第12-13页 |
2.5 折皱回复角 | 第13页 |
2.6 断裂强力 | 第13页 |
2.7 染色牢度 | 第13页 |
2.8 染料固色率 | 第13-14页 |
2.9 织物平整度等级 | 第14页 |
2.10 扫描电子显微镜测试(SEM) | 第14页 |
2.11 红外光谱测试(FT-IR) | 第14页 |
2.12 X-射线衍射测定(XRD) | 第14页 |
2.13 纤维酶处理织物溶液中还原糖含量的测定 | 第14-16页 |
第三章 结果与讨论 | 第16-44页 |
3.1 棉织物的抗皱性 | 第16-40页 |
3.1.1 活性染料活性基数量的影响 | 第16-17页 |
3.1.2 活性基种类与距离的影响 | 第17-28页 |
3.1.3 交联剂PFA的影响 | 第28-38页 |
3.1.4 固色碱用量和汽蒸时间的影响 | 第38-40页 |
3.2 棉织物的光泽 | 第40-41页 |
3.3 棉织物的交联程度 | 第41-44页 |
3.3.1 纤维素酶处理织物溶液中的还原糖含量 | 第41-42页 |
3.3.2 棉纤维表面结构变化 | 第42-44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44-4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5-49页 |
攻读学位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49-50页 |
致谢 | 第50-51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