基于IRF2的吐鲁番供电公司高可靠性网络设计与实现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5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1.1 公司内部环境 | 第10页 |
1.1.2 外部环境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动态 | 第11-12页 |
1.3 论文的主要工作 | 第12-13页 |
1.4 本文技术框架 | 第13页 |
1.5 本章小结 | 第13-15页 |
第2章 理论基础 | 第15-23页 |
2.1 网络技术发展简述 | 第15页 |
2.2 常用网络技术 | 第15-22页 |
2.2.1 VPN技术 | 第15-16页 |
2.2.2 防火墙技术 | 第16-20页 |
2.2.3 VRRP技术 | 第20-21页 |
2.2.4 VLAN技术 | 第21页 |
2.2.5 IRF2技术 | 第21-22页 |
2.3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基于IRF2网络可靠性模型 | 第23-38页 |
3.1 网络可靠性概述 | 第23页 |
3.2 常用网络模型及可靠性分析 | 第23-25页 |
3.2.1 总线型冗余网络模型 | 第23-24页 |
3.2.2 自愈式冗余网络模型 | 第24页 |
3.2.3 交换式冗余网络模型 | 第24-25页 |
3.3 IRF网络模型介绍 | 第25-32页 |
3.3.1 IRF基本概念 | 第25-27页 |
3.3.2 IRF生命周期 | 第27-32页 |
3.4 采用IRF2提升网络可靠性 | 第32-37页 |
3.4.1 IRF2模型结构 | 第32页 |
3.4.2 IRF2与其他技术的比较 | 第32-34页 |
3.4.3 网络模型提升网络可靠性优势 | 第34-35页 |
3.4.4 真正的分布式实现 | 第35-36页 |
3.4.5 灵活的设备间连接 | 第36-37页 |
3.4.6 简化网络 | 第37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37-38页 |
第4章 吐鲁番供电公司本地网络现状与问题分析 | 第38-45页 |
4.1 吐鲁番供电公司网络情况概述 | 第38页 |
4.2 目前网络可靠性分析 | 第38-41页 |
4.2.1 网络结构 | 第38-39页 |
4.2.2 网络通信设备 | 第39-40页 |
4.2.3 通信链路 | 第40页 |
4.2.4 网络容量 | 第40页 |
4.2.5 网络安全 | 第40页 |
4.2.6 安全管理制度 | 第40-41页 |
4.2.7 人员配置 | 第41页 |
4.2.8 其他 | 第41页 |
4.3 网络可靠性改进方案 | 第41-44页 |
4.3.1 网络结构调整 | 第41-42页 |
4.3.2 设备部署 | 第42页 |
4.3.3 通信链路调整 | 第42页 |
4.3.4 安全设备部署 | 第42-43页 |
4.3.5 系统安全 | 第43页 |
4.3.6 完善管理 | 第43页 |
4.3.7 机房改造 | 第43-44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44-45页 |
第5章 公司可靠性网络建设 | 第45-60页 |
5.1 网络结构改造具体部署 | 第45-46页 |
5.1.1 网络改造总体原则 | 第45-46页 |
5.1.2 设备部署 | 第46页 |
5.2 IRF2的应用 | 第46-53页 |
5.2.1 具体实现 | 第46-52页 |
5.2.2 结果验证 | 第52-53页 |
5.3 安全设备配置 | 第53-59页 |
5.3.1 防火墙部署 | 第53-56页 |
5.3.2 病毒防护系统实施 | 第56-59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59-60页 |
第6章 改造前后网络性能比较 | 第60-66页 |
6.1 系统性能测试 | 第60-61页 |
6.2 系统可靠性测试 | 第61页 |
6.3 网络性能对比 | 第61-62页 |
6.4 网络访问速度对比 | 第62-63页 |
6.5 网络维护量对比 | 第63-64页 |
6.6 改造后的网络可靠性优势总结 | 第64-65页 |
6.7 本章小结 | 第65-66页 |
第7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6-6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7-70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70-71页 |
致谢 | 第71-72页 |
作者简介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