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数理科学和化学论文--化学论文--物理化学(理论化学)、化学物理学论文

合成气制乙醇铑基催化剂的研究

摘要第5-6页
Abstract第6-7页
第1章 前言第11-13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11页
    1.2 研究内容第11-13页
第2章 文献综述第13-29页
    2.1 乙醇及其生产工艺第13-15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乙醇第13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乙醇生产工艺第13-15页
    2.2 合成气制低碳混合醇工艺第15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IFP工艺第15-1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MAS工艺第16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Octamix工艺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Sygmol工艺第18-19页
    2.3 合成气制乙醇催化剂第19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铑基催化剂第19-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改性甲醇合成催化剂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钼基催化剂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3.4 改性F-T合成催化剂第25-26页
    2.4 铑基催化剂乙醇生成机理第26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CO和H_2的吸附与活化第26-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CO的解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C_2含氧化合物中间体的形成第28-29页
第3章 实验部分第29-37页
    3.1 催化剂制备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验试剂与仪器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催化剂的制备第30页
    3.2 催化剂评价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实验设备与仪器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实验准备第30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催化剂性能评价流程第32-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产物分析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2.5 数据处理第33页
    3.3 催化剂表征第33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氮气低温吸附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多晶X射线衍射(XRD)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程序升温还原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程序升温脱附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5 X射线光电子能谱分析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.6 漫反射傅立叶变换红外光谱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3.7 紫外可见漫反射第36-37页
第4章 Fe为助剂的铑基催化剂第37-45页
    4.1 催化剂制备第37页
    4.2 Rh含量的影响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N_2低温吸附第37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XRD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38页
    4.3 单助剂对铑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38-39页
    4.4 Fe含量的影响第39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1 N_2低温吸附第39-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2 XRD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4.4.3 H_2-TPR第40-41页
        4.4.4 CO-TPD第41-42页
        4.4.5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42页
    4.5 双助剂对锗基催化剂性能的影响第42-43页
    4.6 小结第43-45页
第5章 不同载体的铑基催化剂第45-55页
    5.1 实验部分第45-46页
        5.1.1 载体制备第45页
        5.1.2 催化剂制备第45-46页
    5.2 载体表征第46-48页
        5.2.1 N_2低温吸附第46-47页
        5.2.2 XRD第47-48页
    5.3 催化剂表征第48-53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N_2低温吸附第48-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XRD第49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Uv-vis第49-50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NH_3-TPD第50-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5 CO-TPD第5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6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51-53页
    5.4 小结第53-55页
第6章 Li与Fe双助剂的锗基催化剂第55-68页
    6.1 催化剂制备第55页
    6.2 Li含量的影响第55-62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凡低温吸附第5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XRD第55-56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H_2-TPR第56-57页
        6.2.4 XPS第57-59页
        6.2.5 CO-TPD第59-60页
        6.2.6 DRIFTS第60-61页
        6.2.7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61-62页
    6.3 Li的浸渍顺序第62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N_2低温吸附第6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H_2-TPR第62-63页
        6.3.3 CO-TPD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催化剂性能评价第64页
    6.4 工艺条件的优化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温度第65-6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压力第6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3 空速第66页
    6.5 小结第66-68页
第7章 结论与展望第68-70页
    7.1 结论第68-69页
    7.2 展望第69-70页
参考文献第70-78页
致谢第78-79页
硕士期间论文发表情况第79页

论文共79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硫化镍/硫化镉纳米异质结构复合材料的合成及光催化性能研究
下一篇:t-ZrO2的合成及催化性能