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研究目的与意义 | 第10-11页 |
1.2 激光能量研究的发展概况 | 第11-13页 |
1.2.1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精度影响的发展概况 | 第11-13页 |
1.2.2 LIBS激光器能量输出稳定性的发展概况 | 第13页 |
1.3 全文研究内容及章节安排 | 第13-15页 |
1.4 小结 | 第15-16页 |
第2章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精度的影响研究 | 第16-31页 |
2.1 基于LIBS测量机制的研究 | 第16-21页 |
2.1.1 LIBS测量过程 | 第16-17页 |
2.1.2 影响LIBS测量精度的主要因素 | 第17-21页 |
2.2 激光能量对谱线强度影响的研究 | 第21-23页 |
2.2.1 等离子体产生机理分析 | 第21页 |
2.2.2 等离子体光谱产生机制的研究 | 第21-22页 |
2.2.3 激光能量对等离子体的影响机制 | 第22页 |
2.2.4 激光能量对自吸收现象的补偿 | 第22-23页 |
2.3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的影响 | 第23-27页 |
2.3.1 样品的选择 | 第23-24页 |
2.3.2 实验平台的搭建 | 第24-26页 |
2.3.3 激光能量的选择 | 第26页 |
2.3.4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26-27页 |
2.4 定量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4.1 LIBS测量中常见的定量分析方法 | 第27-29页 |
2.4.2 激光能量对LIBS测量中定量分析的影响 | 第29-30页 |
2.5 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激光能量输出变化的研究 | 第31-39页 |
3.1 激光脉冲能量产生机理研究 | 第31-35页 |
3.1.1 激光器的选择 | 第31-32页 |
3.1.2 激光脉冲产生机理研究 | 第32-33页 |
3.1.3 激光脉冲产生的主要条件 | 第33-34页 |
3.1.4 影响激光能量输出的主要因素 | 第34-35页 |
3.2 激光能量的采集 | 第35-36页 |
3.2.1 激光能量采集平台的搭建 | 第35-36页 |
3.2.2 激光能量的采集过程 | 第36页 |
3.3 激光能量变化规律的分析 | 第36-38页 |
3.3.1 电压对激光能量的影响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.2 频率对激光能量的影响分析 | 第37-38页 |
3.4 小结 | 第38-39页 |
第4章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方法的研究 | 第39-47页 |
4.1 能量补偿方法的选择 | 第39-40页 |
4.1.1 改变激光器内部工作物质 | 第39页 |
4.1.2 算法的引入 | 第39-40页 |
4.2 基于PI控制算法的激光能量自动补偿系统 | 第40-45页 |
4.2.1 算法模型的建立 | 第40-41页 |
4.2.2 基于比例积分控制基本模型方程的建立 | 第41-42页 |
4.2.3 激光能量控制系统模型方程的优化 | 第42-43页 |
4.2.4 激光能量最佳补偿标准的选择 | 第43-44页 |
4.2.5 PI算法参数的整定 | 第44-45页 |
4.3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效果的验证 | 第45-46页 |
4.4 小结 | 第46-47页 |
第5章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LIBS测量精度的影响 | 第47-51页 |
5.1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LIBS测量中谱线强度的影响 | 第47-48页 |
5.1.1 实验步骤 | 第47页 |
5.1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7-48页 |
5.2 激光能量自动补偿对定量分析精度的影响 | 第48-50页 |
5.2.1 实验步骤 | 第49页 |
5.2.2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49-50页 |
5.3 小结 | 第50-51页 |
第6章 结论 | 第51-53页 |
6.1 结论 | 第51-52页 |
6.2 论文中提出的新方法和新思路 | 第52-53页 |
致谢 | 第53-54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4-58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8-5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研究成果 | 第5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