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6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0页 |
英文缩略语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2-29页 |
第一节 中药复杂物质体系质谱检测技术及分析方法研究概况 | 第12-19页 |
1 质谱仪器 | 第13-15页 |
1.1 电离系统 | 第13-14页 |
1.2 质量分析系统 | 第14-15页 |
1.3 串联质谱系统 | 第15页 |
2 检测方法 | 第15-17页 |
2.1 数据扫描方法 | 第16-17页 |
2.2 多级裂解技术 | 第17页 |
3 分析方法 | 第17-19页 |
3.1 基于保留时间及结构关系构建定性方法 | 第17-18页 |
3.2 基于特征碎片离子建立未知化合物及代谢产物的分析方法 | 第18页 |
3.3 无对照品的多目标化合物定量方法 | 第18-19页 |
第二节 麦冬物质基础及药理作用研究概况 | 第19-29页 |
1.1 麦冬物质基础研究现状 | 第19-25页 |
1.2 麦冬药理学研究现状 | 第25-2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9-35页 |
前言 | 第35-37页 |
第二章 实验部分 | 第37-98页 |
第一节 甲基麦冬高异黄烷酮A、麦冬皂苷D、鲁斯可皂苷元质谱检测及裂解方法优化方法的建立 | 第37-56页 |
1 材料及仪器 | 第37-38页 |
2 方法 | 第38-39页 |
2.1 溶液制备 | 第38页 |
2.2 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38-39页 |
2.2.1 色谱条件 | 第38页 |
2.2.2 质谱检测条件优化摸索: | 第38-39页 |
2.2.3 CID及HCD模式下裂解能量条件优化摸索: | 第39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5页 |
3.1 质谱检测条件优化 | 第39-51页 |
3.2 裂解能量条件优化 | 第51-55页 |
3.2.1 甲基麦冬高异黄烷酮A的裂解能量寻优 | 第51-52页 |
3.2.2 麦冬皂苷D的裂解能量寻优 | 第52-54页 |
3.2.3 鲁斯可皂苷元的裂解能量寻优 | 第54-55页 |
4 小结 | 第55-56页 |
第二节 UHPLC-HCD-MSN法对麦冬提取物中高异黄烷酮类化合物的分析鉴定 | 第56-71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56-57页 |
2 实验方法 | 第57-58页 |
2.1 试样制备 | 第57页 |
2.1.1 标准品试样制备 | 第57页 |
2.1.2 麦冬提取物制备 | 第57页 |
2.1.3 麦冬提取物试样制备 | 第57页 |
2.2 液质分析方法的建立 | 第57-58页 |
2.2.1 色谱条件 | 第57-58页 |
2.2.2 质谱检测方法: | 第58页 |
2.3 质谱数据处理 | 第58页 |
3 结果与讨论 | 第58-70页 |
3.1 高异黄酮结构鉴定: | 第67-68页 |
3.2 高异黄烷酮结构鉴定 | 第68-69页 |
3.3 高异黄酮类葡萄糖糖苷结构鉴定 | 第69-70页 |
4 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三节 UPLC-ORBITRAP-MSN法对甲基麦冬高异黄烷酮、鲁斯可皂苷元在大鼠体内代谢研究 | 第71-98页 |
1 材料与仪器 | 第71页 |
2 方法 | 第71-74页 |
2.1 溶液配制 | 第71-72页 |
2.1.1 标准品试样制备 | 第71-72页 |
2.1.2 动物实验给药溶液配制 | 第72页 |
2.2 动物实验部分 | 第72-73页 |
2.2.1 实验动物 | 第72页 |
2.2.2 实验分组及给药 | 第72页 |
2.2.3 样品采集 | 第72页 |
2.2.4 生物样品处理 | 第72-73页 |
2.3 液质联用检测条件 | 第73-74页 |
3 结果及讨论 | 第74-97页 |
3.1 甲基麦冬高异黄烷酮A的体内代谢产物研究 | 第74-81页 |
3.1.1 甲基麦冬高异黄烷酮A的裂解规律 | 第74页 |
3.1.2 大鼠给予鲁斯可皂苷元后的体内代谢产物分析 | 第74-81页 |
3.2 鲁斯可皂苷元的体内代谢产物研究 | 第81-97页 |
3.2.1 鲁斯可皂苷元的裂解规律 | 第81-82页 |
3.2.2 大鼠给予鲁斯可皂苷元后的体内代谢产物分析 | 第82-97页 |
4 小结 | 第97-98页 |
结语 | 第98-99页 |
致谢 | 第99-100页 |
个人简历 | 第100-10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