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绪论 | 第8-12页 |
一、选题依据 | 第8页 |
二、研究现状文献综述 | 第8-9页 |
三、本选题的研究范围和相关概念界定 | 第9-11页 |
四、本选题的特点与新意 | 第11页 |
五、研究思路与方法 | 第11-12页 |
第一章、笑脸图像化的历史进程 | 第12-20页 |
第一节、图像化的笑脸作为情绪传达方式 | 第12-14页 |
第二节、图像化的笑脸其社会功能的演变 | 第14-19页 |
第三节、“三张笑脸”在笑脸图像化的历史进程中的特殊性 | 第19-20页 |
第二章、“三张笑脸”触及到的艺术语言的边界 | 第20-38页 |
第一节、耿建翌作品中呈现的笑脸 | 第20-24页 |
第二节、方力钧作品中呈现的笑脸 | 第24-30页 |
第三节、岳敏君作品中呈现的笑脸 | 第30-35页 |
第四节、“三张笑脸”的对比 | 第35-38页 |
第三章、笑脸的属性探究和呈现可能性 | 第38-45页 |
第一节、笑脸个体的可能性挖掘和局限 | 第38-42页 |
第二节、笑脸在艺术表达中与其他范畴的关联可能性 | 第42-43页 |
第三节、笑脸的观众的群体判断 | 第43-45页 |
结论 | 第45-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46-49页 |
致谢 | 第4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