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引言 | 第11-13页 |
第1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基础理论 | 第13-23页 |
1.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的相关概念 | 第13-16页 |
1.1.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的概念 | 第14-15页 |
1.1.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的概念 | 第15-16页 |
1.1.3 本文研究对象的范围 | 第16页 |
1.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的相关理论 | 第16-19页 |
1.2.1 土地产权理论 | 第16-17页 |
1.2.2 土地资产经营理论 | 第17页 |
1.2.3 地租理论 | 第17-18页 |
1.2.4 溢价归公与溢价归私理论 | 第18-19页 |
1.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演进变迁 | 第19-21页 |
1.3.1 严格控制下的自发流转 | 第19页 |
1.3.2 初步探索中有限的流转 | 第19-20页 |
1.3.3 逐步开放市场化 | 第20页 |
1.3.4 全面进行市场化 | 第20-21页 |
1.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交易模式 | 第21-23页 |
1.4.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出让 | 第21页 |
1.4.2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租赁 | 第21-22页 |
1.4.3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作价入股 | 第22页 |
1.4.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合作联营 | 第22-23页 |
第2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典型模式与发展现状 | 第23-32页 |
2.1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的几种模式 | 第23-25页 |
2.1.1 芜湖模式 | 第23-24页 |
2.1.2 苏州模式 | 第24-25页 |
2.1.3 南海模式 | 第25页 |
2.2 几种发展模式的入市模式分析 | 第25-27页 |
2.2.1 直接就地入市 | 第26页 |
2.2.2 调整再入市 | 第26页 |
2.2.3 整治再入市 | 第26-27页 |
2.3 几种发展模式的交易方式分析 | 第27页 |
2.4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发展现状分析 | 第27-32页 |
2.4.1 市场主体 | 第27-29页 |
2.4.2 市场客体 | 第29-30页 |
2.4.3 市场供求 | 第30-31页 |
2.4.4 市场价格 | 第31页 |
2.4.5 市场规范 | 第31-32页 |
第3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障碍 | 第32-40页 |
3.1 主观因素 | 第32-36页 |
3.1.1 集体概念模糊化,土地产权不明晰 | 第32-33页 |
3.1.2 收益机制不完善,分配制度混乱 | 第33页 |
3.1.3 入市土地规模小,开发利用困难 | 第33-34页 |
3.1.4 土地整合成本高,开发难度大 | 第34页 |
3.1.5 土地分布零散,部分区位条件不佳 | 第34页 |
3.1.6 长期流转市场无序,形成隐性市场 | 第34-35页 |
3.1.7 土地用途监管难度大,监管成本高 | 第35页 |
3.1.8 遗留问题较多,新旧政策尚未衔接 | 第35-36页 |
3.2 客观因素 | 第36-40页 |
3.2.1 地方政府依赖土地财政 | 第36页 |
3.2.2 土地规划模糊导致确权困难 | 第36-37页 |
3.2.3 制度方面尚在探索 | 第37页 |
3.2.4 入市机制缺乏权威标准 | 第37页 |
3.2.5 入市缺乏专职的配套服务机构 | 第37-38页 |
3.2.6 市场中介组织不健全 | 第38页 |
3.2.7 市场缺乏法律规范保护 | 第38-40页 |
第4章 农村集体经营性建设用地“入市”保障机制的构建 | 第40-55页 |
4.1 完善相关产权机制 | 第40-43页 |
4.1.1 明确产权登记相关机制 | 第40-41页 |
4.1.2 强化集体的权能 | 第41-42页 |
4.1.3 科学编制土地利用规划 | 第42-43页 |
4.2 规范流转管理机制 | 第43-48页 |
4.2.1 制定完善合理的流转规程 | 第43-46页 |
4.2.2 建立规范合法的流转平台 | 第46-47页 |
4.2.3 完善相关配套中介服务机构 | 第47-48页 |
4.3 完善分配体制与保障体制 | 第48-52页 |
4.3.1 制定合乎公平的分配方式 | 第48-51页 |
4.3.2 建立必要的保障机制 | 第51页 |
4.3.3 多方对分配体系进行监督 | 第51-52页 |
4.4 加强相关规定的统一立法 | 第52-55页 |
4.4.1 修改相关冲突立法 | 第52-53页 |
4.4.2 建立全国统一的相关立法 | 第53-54页 |
4.4.3 地方相关立法或废或转 | 第54-55页 |
结论 | 第55-5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6-60页 |
致谢 | 第6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