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自动化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技术、计算机技术论文--计算机软件论文--程序设计、软件工程论文--程序设计论文

聚类分析中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研究

摘要第3-5页
Abstract第5-6页
第一章 绪论第9-16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与意义第9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研究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研究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2-13页
    1.3 本文主要工作第13-14页
    1.4 本文组织结构第14-15页
    1.5 本章小结第15-16页
第二章 相关理论基础第16-32页
    2.1 聚类分析概述及相关术语第16-17页
    2.2 聚类算法分类第17-26页
        2.2.1 基于划分方法的聚类算法第17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2.2 基于层次方法的聚类算法第21-23页
        2.2.3 基于密度方法的聚类算法第23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4 基于网格方法的聚类算法第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.5 基于模型方法的聚类算法第25-26页
    2.3 不同聚类算法的性能分析第26-27页
    2.4 聚类有效性指标综述第27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4.1 聚类划分结果的评价指标第27页
        2.4.2 聚类有效性指标分类第27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.3 常用的聚类有效性指标第28-30页
    2.5 本章小结第30-32页
第三章 划分聚类算法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研究第32-50页
    3.1 引言第32-33页
    3.2 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研究第33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传统K-means聚类算法的改进第33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利用方差构造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第35-39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基于方差的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K值优化与确定算法第39页
    3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39-49页
        3.3.1 实验数据集的描述第40页
        3.3.2 数据集的空间分布状态第40-43页
        3.3.3 改进的K-means算法聚类划分正确率第43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3.4 聚类有效性指标的对比分析第44-49页
    3.4 本章小结第49-50页
第四章 层次聚类算法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研究第50-65页
    4.1 引言第50页
    4.2 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研究第50-55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Average-Linkage层次聚类算法描述第50-52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最小生成树和Prim算法的描述第52-5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利用生成树构造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第53-5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基于生成树的新聚类有效性指标的K值优化与确定算法第54-55页
    4.3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55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3.1 实验数据集的描述第56页
        4.3.2 数据集的空间分布状态第56-58页
        4.3.3 Average-Linkage层次聚类算法的聚类正确率第58-59页
        4.3.4 不同聚类有效性指标的对比分析第59-64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64-65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5-68页
    5.1 总结第65-66页
    5.2 展望第66-68页
参考文献第68-75页
附录第75-77页
Appendix第77-79页
致谢第79-80页
学位期间发表的学术论文及参与项目第80页

论文共80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高光谱成像技术的大麦真菌病害早期检测的研究
下一篇:基于实证的UML设计原则的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