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-7页 |
1 绪论 | 第16-29页 |
1.1 选题依据及意义 | 第16-17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及存在问题 | 第17-26页 |
1.3 研究内容及技术路线 | 第26-28页 |
1.4 论文工作量 | 第28-29页 |
2 区域地质概况 | 第29-43页 |
2.1 区域地质背景 | 第29-32页 |
2.2 区域构造 | 第32-38页 |
2.3 构造层划分 | 第38-4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42-43页 |
3 含煤凹陷构造特征及演化 | 第43-60页 |
3.1 构造特征 | 第43-52页 |
3.2 构造演化阶段 | 第52-58页 |
3.3 本章小结 | 第58-60页 |
4 煤系形成的构造控制 | 第60-77页 |
4.1 煤系沉积背景 | 第60-66页 |
4.2 煤层特征 | 第66-70页 |
4.3 坡折带聚煤 | 第70-76页 |
4.4 本章小结 | 第76-77页 |
5 含煤凹陷归类与类比 | 第77-86页 |
5.1 含煤凹陷分类 | 第77-82页 |
5.2 含煤区类比 | 第82-85页 |
5.3 本章小结 | 第85-86页 |
6 结论 | 第86-88页 |
参考文献 | 第88-97页 |
作者简历 | 第97-99页 |
学位论文数据集 | 第9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