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8页 |
ABSTRACT | 第8-11页 |
符号说明 | 第16-17页 |
第一章 文献综述 | 第17-35页 |
1.1 引言 | 第17页 |
1.2 SO_2排放现状 | 第17-20页 |
1.3 脱硫技术简介 | 第20-23页 |
1.3.1 钙法脱硫技术 | 第20-21页 |
1.3.2 钠法脱硫技术 | 第21页 |
1.3.3 镁法脱硫技术 | 第21-22页 |
1.3.4 氨法脱硫技术 | 第22页 |
1.3.5 海水法脱硫技术 | 第22-23页 |
1.3.6 其他法脱硫技术 | 第23页 |
1.4 离子液体用于SO_2的吸收分离 | 第23-31页 |
1.4.1 离子液体简介 | 第23-25页 |
1.4.2 离子液体用于SO_2的吸收分离 | 第25-31页 |
1.4.2.1 胍盐类离子液体 | 第25-28页 |
1.4.2.2 醇胺类离子液体 | 第28-29页 |
1.4.2.3 咪唑类离子液体 | 第29-31页 |
1.4.2.4 季铵盐类离子液体 | 第31页 |
1.5 本课题研究的内容 | 第31-35页 |
第二章 纯离子液体吸收SO_2及其机理的研究 | 第35-57页 |
2.1 引言 | 第35-36页 |
2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36-37页 |
2.3 实验部分 | 第37-39页 |
2.3.1 离子液体的合成 | 第37-38页 |
2.3.2 离子液体的密度的测定 | 第38页 |
2.3.3 离子液体对SO_2的吸收 | 第38-39页 |
2.4 结果与讨论 | 第39-56页 |
2.4.1 离子液体的密度 | 第39-40页 |
2.4.2 聚乙二醇性质及其对吸收的影响 | 第40-42页 |
2.4 3 SO_2在不同离子液体中的溶解度 | 第42-46页 |
2.4.3.1 温度对吸收过程的影响 | 第42-44页 |
2.4.3.2 温度和压力对SO_2平衡溶解度的影响 | 第44-46页 |
2.4.4 离子液体吸收SO_2的机理 | 第46-56页 |
2.4.4.1 离子液体与SO_2进行化学反应的化学计量比 | 第46-49页 |
2.4.4.2 离子液体吸收SO_2的前后的结构表征 | 第49-56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56-57页 |
第三章 离子液体+水二元体系吸收SO_2的研究 | 第57-75页 |
3.1 引言 | 第57页 |
3.2 实验试剂和仪器 | 第57-58页 |
3.3 实验部分 | 第58-59页 |
3.3.1 离子液体+水二元体系的制备 | 第58-59页 |
3.3.2 离子液体+水二元体系对SO_2的吸收 | 第59页 |
3.3.3 密度和黏度的测定 | 第59页 |
3.4 结果与讨论 | 第59-73页 |
3.4.1 离子液体+水二元体系对低浓度SO_2的吸收 | 第59-60页 |
3.4.2 离子液体+水二元体系吸收SO_2前后密度 | 第60-65页 |
3.4.2.1 [TMG]L+H_2O吸收SO_2前后密度 | 第61-63页 |
3.4.2.2 [N_(2222)]L+H_2O吸收SO_2前后密度的测定与关联 | 第63-65页 |
3.4.3 离子液体+水二元混合体系吸收SO_2前后黏度 | 第65-69页 |
3.4.3.1 [TMG]L+H_2O吸收SO_2前后黏度 | 第65-67页 |
3.4.3.2 [N_(2222)]L+H_2O吸收SO_2前后黏度 | 第67-69页 |
3.4.4 SO_2对含水离子液体密度及黏度的影响 | 第69-71页 |
3.4.5 含水离子液体吸收SO_2的机理 | 第71-73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73-75页 |
第四章 结论 | 第75-77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7-81页 |
致谢 | 第81-83页 |
研究成果及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83-85页 |
作者和导师简介 | 第85-86页 |
专业学位硕士研究生学位论文答辩委员会决议书 | 第86-8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