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基础医学论文--医用一般科学论文--生物医学工程论文

气载微小单粒子聚焦操控方法研究

摘要第8-10页
Abstract第10-12页
第一章 前言第13-28页
    1.1 生物气溶胶的定义、类别以及危害第13-14页
    1.2 生物气溶胶的检测方法第14-17页
    1.3 基于单粒子技术的生物气溶胶检测系统研究进展与现状第17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基于单粒子技术的生物气溶胶检测技术研究历程第17-2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国外基于单粒子技术的生物气溶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国内基于单粒子技术的生物气溶胶检测技术的研究进展第23页
    1.4 课题研究意义第23-25页
    1.5 研究的主要内容与结构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1.5.1 研究的主要内容第25-26页
        1.5.2 论文结构第26-28页
第二章 生物气溶胶监测系统聚焦结构总体优化设计第28-36页
    2.1 基于单粒子技术生物气溶胶检测系统结构设计第28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.1 基于单粒子技术生物气溶胶监测系统的原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2 光路部分第29页
        2.1.3 电路部分第29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.4 气路部分第30-34页
    2.2 参数设计及实验思路第34-35页
    2.3 本章小结第35-36页
第三章 腔室结构仿真设计实验第36-58页
    3.1 仿真实验的方法第36-4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仿真环境的选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仿真模型的设计第37-3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3 网格的划分第38-40页
        3.1.4 气体材料属性及其工作环境第40-4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5 设置边界的模型第42-44页
        3.1.6 初始化模型与求解参数的设置第44-46页
        3.1.7 残差曲线的检测以及收敛的判别第46-48页
    3.2 仿真实验的结果与分析第48-57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样本流与鞘流流速不同第48-51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出口针长度不同第51-5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出口流量不同第52-55页
        3.2.4 喷嘴形状不同第55-57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57-58页
第四章 样机测试实验第58-69页
    4.1 样机实验设计第58-60页
    4.2 实验结果与分析第60-68页
        4.2.1 鞘流流速不同第60-63页
        4.2.2 出口针长短不同第63-64页
        4.2.3 出口流量不同第64-66页
        4.2.4 喷嘴形状不同第66-68页
    4.3 本章小结第68-69页
第五章 总结与展望第69-71页
参考文献第71-76页
作者在学期间取得的学术成果第76-77页
主要简历第77-78页
致谢第78页

论文共7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I1咪唑啉受体对α2A肾上腺素受体功能的影响及其机制研究
下一篇:Ⅱ型胶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复合三维纳米支架及其性能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