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4页 |
1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9-11页 |
1.1.1 核电模拟机的发展 | 第9-10页 |
1.1.2 仿真技术的应用 | 第10-11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分析 | 第11-13页 |
1.3 本文研究内容 | 第13-14页 |
第2章 红沿河核电站DCS系统简介 | 第14-25页 |
2.1 红沿河核电站简介 | 第14-16页 |
2.2 DCS在核电站中的应用 | 第16-17页 |
2.3 红沿河DCS结构 | 第17-19页 |
2.3.1 红沿河DCS功能分级 | 第17-18页 |
2.3.2 红沿河DCS安全分级 | 第18-19页 |
2.4 Level1系统 | 第19-21页 |
2.4.1 安全保护系统 | 第19-21页 |
2.4.2 非安全级系统 | 第21页 |
2.5 Level 2 系统 | 第21-24页 |
2.5.1 操作员工作站(Operators Work Place) | 第22-23页 |
2.5.2 后备盘(Back Up Panel) | 第23页 |
2.5.3 应急控制盘(Emergency Control Panel) | 第23页 |
2.5.4 远程紧急停堆站 (Remote Shutdown Station) | 第23页 |
2.5.5 技术支持中心 (Technical Support Center) | 第23页 |
2.5.6 电站概貌监控 (Plant Overview Panel) | 第23-24页 |
2.6 本章小结 | 第24-25页 |
第3章 红沿河全范围模拟机的仿真实现 | 第25-46页 |
3.1 红沿河全范围模拟机总体设计 | 第25-31页 |
3.1.1 基本功能 | 第28-29页 |
3.1.2 硬件结构 | 第29-30页 |
3.1.3 软件结构 | 第30-31页 |
3.2 安全级DCS的仿真实现 | 第31-36页 |
3.2.1 通讯方式实现 | 第31-32页 |
3.2.2 具体程序 | 第32-33页 |
3.2.3 一致性修改 | 第33-36页 |
3.3 非安全级DCS的仿真实现 | 第36-42页 |
3.3.1 Translation实现原理 | 第37页 |
3.3.2 具体方法 | 第37-39页 |
3.3.3 Stimulation实现原理 | 第39-42页 |
3.4 过程模型及第三方逻辑的仿真实现 | 第42-45页 |
3.5 本章小结 | 第45-46页 |
第4章 DCS模拟机功能扩展 | 第46-50页 |
4.1 DCS模拟机在核电站中的应用 | 第46-47页 |
4.2 功能扩展 | 第47-49页 |
4.2.1 人机界面优化 | 第47页 |
4.2.2 运行值全员培训 | 第47-48页 |
4.2.3 事故分析及反事故演习 | 第48页 |
4.2.4 DCS逻辑验证 | 第48-49页 |
4.3 红沿河DCS模拟机功能扩展 | 第49-50页 |
第5章 总结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