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7-9页 |
Abstract | 第9-11页 |
目录 | 第12-16页 |
引言 | 第16-35页 |
一、 本文研究涉及的概念及相关问题 | 第16-24页 |
二、 本研究的意义和创新 | 第24-27页 |
三、 研究现状综述 | 第27-35页 |
第一章 南部非洲问题及美国对非洲政策的由来 | 第35-58页 |
第一节 南部非洲的殖民化与非殖民化 | 第35-43页 |
一、 南部非洲的殖民化 | 第35-36页 |
二、 南部非洲的非殖民化 | 第36-37页 |
三、 南部非洲问题的由来 | 第37-43页 |
第二节 杜鲁门和艾森豪威尔的非洲政策 | 第43-54页 |
一、 美国外交中“非殖民原则”的形成——从威尔逊到罗斯福 | 第43-45页 |
二、 1933-1957 年的美国与非洲关系 | 第45-54页 |
小结 | 第54-58页 |
第二章 美国对南部非洲非殖民化政策的形成(1961‐1968) | 第58-126页 |
第一节 新时代·新战场·“新边疆”——肯尼迪时代的南部非洲及总体政策观 | 第58-68页 |
一、 1960 年代的南部非洲:新时代和新战场 | 第58-62页 |
二、 “新边疆”——肯尼迪的新非洲政策观念与新机制 | 第62-65页 |
三、 南部非洲总体政策概述 | 第65-68页 |
第二节“政治上脱离,经济上联系”——约翰逊的南部非洲政策 | 第68-73页 |
一、 “善意的忽视”形成的原因 | 第69-71页 |
二、 “政治上脱离,经济上联系” | 第71-73页 |
1.“政治上脱离” | 第71页 |
2.“经济上联系” | 第71-73页 |
3.“政治上脱离、经济上联系”的有限性 | 第73页 |
第三节 “自由主义的新边疆”:肯尼迪政府对安哥拉政策(1961‐1963) | 第73-94页 |
一、 安哥拉——肯尼迪新非洲政策试金石 | 第74-78页 |
二、 肯尼迪的新政策 | 第78-91页 |
三、 政策评估与分析 | 第91-94页 |
第四节 自由主义的余温——约翰逊政府对安哥拉政策 | 第94-102页 |
一、 中国在非洲影响的加强与对安哥拉政策的酝酿 | 第94-97页 |
二、 安德森计划 | 第97-99页 |
三、 自由主义的消逝——1966 年以后的政策 | 第99-101页 |
四、 小结:边缘化的安哥拉政策 | 第101-102页 |
第五节 “以英国为主导”:肯尼迪‐约翰逊政府的罗德西亚政策(1961-1968)87 | 第102-115页 |
一、 中非联邦解体与“罗德西亚危机” | 第102-104页 |
二、 肯尼迪政府的反应与对策 | 第104-107页 |
三、 配合英国,实施制裁与孤立:约翰逊政府的反应与对策 | 第107-115页 |
第六节 肯尼迪‐约翰逊对纳米比亚政策 | 第115-121页 |
一、 1961 年以前的美国政策 | 第115-117页 |
二、 肯尼迪政府的政策:整体视角 | 第117-118页 |
三、 约翰逊政府时期的政策:反对奥登达尔计划 | 第118-121页 |
小结 | 第121-126页 |
第三章 尼克松‐福特‐卡特政府的南部非洲政策(1969‐1980) | 第126-203页 |
第一节 从“焦油婴儿”的选择到深度卷入南部非洲问题(1969‐1974) | 第126-138页 |
一、 “焦油婴儿”政策选择:《国家安全研究第 39 号备忘录》 | 第126-132页 |
二、 NSSM39 下的南部非洲政策表现 | 第132-133页 |
三、 政策评估 | 第133-135页 |
四、 卷入南部非洲:干涉安哥拉及基辛格的“穿梭外交”(1974‐1976) | 第135-138页 |
第二节 卡特政府的南部非洲政策:从支持“多数人统治”到“新冷战”的过渡(1977‐1980) | 第138-143页 |
一、 卡特政府人权外交和支持多数人统治政策的形成背景 | 第138-140页 |
二、 推动南部非洲多数人统治(1977‐1978) | 第140-141页 |
三、 卡特新政策的限度与转向新冷战 | 第141-143页 |
第三节 卷入安哥拉内战 | 第143-168页 |
一、 1969‐1974 美国对安哥拉政策 | 第143-148页 |
二、 秘密干涉安哥拉(1974‐1976) | 第148-163页 |
三、 1976-1980 年美国对安哥拉政策 | 第163-167页 |
四、 对美国卷入安哥拉内战的评估与分析 | 第167-168页 |
第四节 美国与罗德西亚独立的解决 | 第168-188页 |
一、 “罗德西亚共和国”建立与国际制裁的继续(1969‐1974) | 第168-171页 |
二、 “焦油婴儿”选择下的美国对罗德西亚政策(1969‐1974) | 第171-176页 |
三、 促进多数人统治的实现: 1976 年基辛格的外交努力 | 第176-181页 |
四、 卡特时代期的美国对罗德西亚政策(1977‐1980) | 第181-188页 |
第五节 美国与纳米比亚问题的演变(1969‐1980) | 第188-199页 |
一、 1969-1976 美国的纳米比亚政策 | 第188-194页 |
二、 卡特的纳米比亚政策 | 第194-199页 |
小结 | 第199-203页 |
第四章 里根政府时南部非洲政策(1981‐1989) | 第203-235页 |
第一节 “建设性参与”政策及演变 | 第203-215页 |
一、 克罗克的“建设性参与”政策及其主张 | 第203-205页 |
二、 “建设性参与”政策的实施(1981‐1984) | 第205-209页 |
三. “建设性参与”政策的实施(1985‐1988) | 第209-214页 |
四、 政策评估 | 第214-215页 |
第二节 里根的安哥拉政策:双轨战略 | 第215-227页 |
一、 里根政府的政策转折:“联系战略” | 第215-220页 |
二、 里根主义在安哥拉:援助安盟 | 第220-223页 |
三、 “联系战略”的艰难进展(1985‐1988) | 第223-227页 |
第三节 里根政府的纳米比亚政策 | 第227-232页 |
一、 恢复纳米比亚谈判 | 第227-229页 |
二、 引入“联系战略” | 第229-231页 |
三、 《纽约协定》与纳米比亚独立 | 第231-232页 |
小结 | 第232-235页 |
结语 | 第235-246页 |
一、 尾声(1989‐1991 年):纳米比亚的独立与安哥拉内战的结束 | 第235-236页 |
二、 结论 | 第236-24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246-287页 |
附录 | 第287-288页 |
后记 | 第288-289页 |
在学期间公开发表论文及著作情况 | 第28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