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4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1.1 课题背景及研究的目的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1.1 课题来源 | 第10页 |
1.1.2 课题研究的背景和意义 | 第10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1 国外研究现状 | 第12页 |
1.2.2 国内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3 国内外文献综述的简析 | 第14页 |
1.3 本文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6页 |
第2章 污水旋流防阻机的提出及样机设计 | 第16-23页 |
2.1 水力旋流分离技术简介 | 第16-18页 |
2.1.1 发展历程 | 第16页 |
2.1.2 固液旋流分离器简介 | 第16-18页 |
2.1.3 水力旋流分离器的典型应用 | 第18页 |
2.2 污水旋流防阻机的提出 | 第18-21页 |
2.3 污水旋流防阻机样机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3.1 结构尺寸设计 | 第21-22页 |
2.3.2 操作参数设计 | 第22页 |
2.4 本章小结 | 第22-23页 |
第3章 污水旋流防阻机实验台搭建 | 第23-30页 |
3.1 实验台设计 | 第23-24页 |
3.1.1 实验目的 | 第23页 |
3.1.2 实验台原理 | 第23-24页 |
3.2 实验设备 | 第24-26页 |
3.3 实验内容 | 第26-29页 |
3.3.1 实验方案 | 第26页 |
3.3.2 测量方案 | 第26-29页 |
3.3.3 实验步骤 | 第29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4章 人工硬水实验研究 | 第30-54页 |
4.1 引言 | 第30页 |
4.2 人工硬水实验设计 | 第30-32页 |
4.2.1 实验目的 | 第30-31页 |
4.2.2 实验材料 | 第31页 |
4.2.3 人工硬水实验详细步骤 | 第31-32页 |
4.3 入口流量优化实验 | 第32-36页 |
4.3.1 入口流量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33-34页 |
4.3.2 入口流量对分流比的影响 | 第34-35页 |
4.3.3 入口流量对能量损失的影响 | 第35-36页 |
4.4 入口压力优化实验 | 第36-39页 |
4.4.1 入口压力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4.4.2 入口压力对分流比的影响 | 第38-39页 |
4.4.3 入口压力对能量损失的影响 | 第39页 |
4.5 溢流管长度优化实验 | 第39-45页 |
4.5.1 溢流管长度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40-41页 |
4.5.2 溢流管长度对分流比的影响 | 第41-42页 |
4.5.3 溢流管长度对能量损失的影响 | 第42-43页 |
4.5.4 溢流管长度对溢流口浓度的影响 | 第43-44页 |
4.5.5 溢流管长度对入口和回流口浓度差绝对值的影响 | 第44-45页 |
4.6 底流管直径优化实验 | 第45-50页 |
4.6.1 底流管直径对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45-46页 |
4.6.2 底流管直径对分流比的影响 | 第46-48页 |
4.6.3 底流管直径对能量损失的影响 | 第48-49页 |
4.6.4 底流管直径对溢流口浓度的影响 | 第49-50页 |
4.7 实验误差分析 | 第50-52页 |
4.7.1 直接误差 | 第50-51页 |
4.7.2 间接误差 | 第51-52页 |
4.8 本章小结 | 第52-54页 |
第5章 生活污水实验研究 | 第54-64页 |
5.1 引言 | 第54页 |
5.2 生活污水实验设计 | 第54-55页 |
5.2.1 实验目的 | 第54页 |
5.2.2 实验材料 | 第54页 |
5.2.3 实验工况 | 第54-55页 |
5.3 实验结果分析 | 第55-61页 |
5.3.1 分离效率的影响 | 第55-58页 |
5.3.2 分流比的影响 | 第58-60页 |
5.3.3 能耗及压差的影响 | 第60-61页 |
5.3.4 溢流口浓度的影响 | 第61页 |
5.4 实验误差分析 | 第61-62页 |
5.5 本章小结 | 第62-64页 |
结论 | 第64-66页 |
参考文献 | 第66-6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69-72页 |
致谢 | 第7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