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工业技术论文--建筑科学论文--房屋建筑设备论文--空气调节、采暖、通风及其设备论文--通风、除尘、空气净化、除湿论文--各类建筑的通风论文

居住建筑单侧通风设计策略研究--以L字型套型为例

摘要第4-5页
Abstract第5页
1 绪论第9-17页
    1.1 课题来源与选题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    1.1.1 课题来源第9页
        1.1.2 选题背景第9-11页
    1.2 研究目的与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研究目的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研究的意义第11-12页
    1.3 研究内容、方法与技术路线第12-14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研究内容第12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研究方法第13-14页
    1.4 相关概念界定第14-15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单侧通风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平均风速第14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风速面积比第14-15页
    1.5 论文框架与结构第15-17页
2、国内外研究现状第17-25页
    2.1 文献调查方法第17-18页
    2.2 国内外文献调查表第18-22页
    2.3 国内外文献调查总体评估第22-23页
    2.4 本章小结第23-25页
3 住宅单侧通风的实测及模拟验证第25-37页
    3.1 住宅单侧自然通风实测第25-32页
        3.1.1 实测概要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3.1.2 实测结果第28-32页
    3.2 住宅自然通风数值模拟方法与验证第32-36页
        3.2.1 模拟方法简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2 模型简介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3.2.3 模拟条件设定第32-36页
    3.3 本章小结第36-37页
4 建筑朝向的差异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37-51页
    4.1 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37-39页
    4.2 边界条件设定第39-40页
    4.3 通风结果分析第40-50页
    4.4 本章小结第50-51页
5 建筑平面形式的差异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51-88页
    5.1 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51-53页
    5.2 边界条件设定第53-54页
    5.3 通风结果分析第54-84页
        5.3.1 建筑朝向为 SE 时的通风结果第54-61页
        5.3.2 建筑朝向为 SSE 时的通风结果第61-68页
        5.3.3 建筑朝向为 S 时的通风结果第68-76页
        5.3.4 建筑朝向为 SSW 时的通风结果第76-84页
    5.4 本章小结第84-88页
        5.4.1 各部分最佳通风距离分析第84-86页
        5.4.2 不同朝向下的各研究部位最佳朝向与距离通风分析第86-88页
6 建筑构件的设置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88-148页
    6.1 飘窗的形式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88-106页
        6.1.1 飘窗形式案例分析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88-90页
        6.1.2 本章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第90-91页
        6.1.3 通风结果分析第91-104页
        6.1.4 小结第104-106页
    6.2 主卧阳台分户墙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106-125页
        6.2.1 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106-108页
        6.2.2 通风结果分析第108-123页
        6.2.3 小结第123-125页
    6.3 次卧阳台分户墙的变化对单侧通风的影响第125-142页
        6.3.1 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125-127页
        6.3.2 通风结果分析第127-140页
        6.3.4 小结第140-142页
    6.4 窗户开口位置对单侧通风套型次卧通风的影响第142-146页
        6.4.1 模型简介与案例设置第142-143页
        6.4.2 通风结果分析第143-146页
    6.5 本章小结第146-148页
7 案例研究:某居住建筑单侧通风改善策略的应用第148-155页
    7.1 实际案例现状分析第148-150页
        7.1.1 项目简介及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第148-149页
        7.1.2 案例现状通风研究第149-150页
    7.2 改善案例分析第150-154页
        7.2.1 改善案例自然通风设计改善策略及模拟边界条件设定第150-152页
        7.2.2 通风结果第152-154页
    7.3 本章小结第154-155页
8 结论与展望第155-158页
    8.1 结论第155-156页
    8.2 本研究的不足第156-157页
    8.3 未来研究的展望第157-158页
致谢第158-159页
参考文献第159-163页

论文共163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基于行为与活动分析的解放路商业街公共空间研究
下一篇:基于模糊综合评价的不同居民区垃圾分类收集模式研究