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3-5页 |
Abstract | 第5-6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研究缘由 | 第9-13页 |
1.2 研究意义及创新之处 | 第13-14页 |
1.3 研究综述 | 第14-15页 |
1.3.1 中国三十年代明星自杀报道的研究现状 | 第14页 |
1.3.2 媒体话语的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关键概念辨析及理论依据 | 第15-17页 |
1.4.1 关键概念:媒体话语 | 第15-16页 |
1.4.2 理论依据 | 第16-17页 |
第二章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整体话语的议程设置 | 第17-43页 |
2.1 中国三十年代关于女明星的自杀报道 | 第17-19页 |
2.2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事件报道的话语结构分析 | 第19-25页 |
2.3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的主题分析 | 第25-37页 |
2.4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的议程设置 | 第37-43页 |
2.4.1 在时间、版面、数量上强化议程设置功能 | 第37-38页 |
2.4.2 巧妙利用新闻图示强化议程设置功能 | 第38-43页 |
第三章 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事件报道话语语句的策略分析 | 第43-57页 |
3.1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的词句分析 | 第43-45页 |
3.1.1 文中一般阐释、背景信息、引语及评论的分布及所占比例 | 第43-44页 |
3.1.2 词汇使用的主观倾向性 | 第44-45页 |
3.2 功能性话语风格 | 第45-47页 |
3.2.1 生活化的通俗风格 | 第46-47页 |
3.2.2 文学化的艺术风格 | 第47页 |
3.3 镜像式话语样式 | 第47-52页 |
3.3.1 图片表达 | 第48-50页 |
3.3.2 戏剧表达 | 第50页 |
3.3.3 场景还原 | 第50-52页 |
3.4 形象化修辞 | 第52-57页 |
3.4.1 比喻增强形象表达 | 第53页 |
3.4.2 对比建立新闻事实 | 第53-54页 |
3.4.3 反问表达观点态度 | 第54-57页 |
第四章 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事件报道的话语加工与社会认知 | 第57-77页 |
4.1 影响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话语选择的因素 | 第57-58页 |
4.1.1 个人认知决定话语选择 | 第57页 |
4.1.2 社会环境决定话语选择 | 第57-58页 |
4.2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话语的选择方式 | 第58-61页 |
4.2.1 局部改写 | 第59-60页 |
4.2.2 信息转述 | 第60页 |
4.2.3 关键性词语及特殊符号的使用 | 第60-61页 |
4.3 中国三十年代女明星自杀报道的社会认知 | 第61-77页 |
4.3.1 对性别身份的认知 | 第61-65页 |
4.3.2 对媒体的认知 | 第65-68页 |
4.3.3 对价值观的认知 | 第68-77页 |
结论 | 第77-79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9-83页 |
致谢 | 第83-85页 |
攻读硕士期间的研究成果 | 第85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