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1-6页 |
Abstract | 第6-10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0-16页 |
·研究背景 | 第10-11页 |
·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1页 |
·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目的 | 第11-12页 |
·研究意义 | 第12页 |
·研究范畴和基本概念诠释 | 第12-13页 |
·基本概念 | 第12-13页 |
·研究范畴 | 第13页 |
·主要研究方法 | 第13-15页 |
·论文构思基本框架 | 第15-16页 |
第二章 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设计的基本理论与方法的启示 | 第16-30页 |
·生态理念在城市建设中的提出 | 第16-17页 |
·生态城市理念的发展过程 | 第17-18页 |
·国内外复合生态城市设计理论与建设实践综述 | 第18-28页 |
·国外生态城市设计与实践 | 第18-24页 |
·国内复合生态城市设计与实践 | 第24-28页 |
·生态位的提出与应用 | 第28-29页 |
·小结 | 第29-30页 |
第三章 地域性特征对城市街道空间设计的影响 | 第30-42页 |
·地域性的定义与特征 | 第30-31页 |
·地域性相关概念 | 第30-31页 |
·地域性特征对城市街道空间形态的影响 | 第31-40页 |
·自然环境 | 第31-36页 |
·人文环境 | 第36-40页 |
·地域性与生态化理念的关系 | 第40-41页 |
·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四章 复合生态理念下城市街道地域化特征设计方法与准则 | 第42-58页 |
·基于自然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准则 | 第42-46页 |
·城市自然生态位 | 第42-43页 |
·设计方法与准则:强调生态安全和生态效益 | 第43-46页 |
·基于经济生态系统的设计方法与准则 | 第46-50页 |
·城市经济生态位 | 第46-47页 |
·设计方法与准则:强调科学的发展观和循环经济模式的推广 | 第47-50页 |
·基于社会生态系统平衡的设计方法与准则 | 第50-56页 |
·城市社会生态位 | 第50-51页 |
·设计方法与准则:强调构建和谐社会和文化的可持续发展 | 第51-56页 |
·小结 | 第56-58页 |
第五章 基于复合生态理念的西安含光路街区规划改造 | 第58-74页 |
·设计背景 | 第58-59页 |
·设计范围 | 第58页 |
·经济分析 | 第58页 |
·社会分析 | 第58-59页 |
·环境分析 | 第59页 |
·现状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基于自然生态位分析 | 第59页 |
·基于经济生态位分析 | 第59-60页 |
·基于社会生态位分析 | 第60页 |
·设计理念与原则 | 第60-63页 |
·设计理念 | 第60-61页 |
·基于复合生态理念下的含光路街道空间设计原则 | 第61-63页 |
·具体设计成果 | 第63-74页 |
·景观设计 | 第63-68页 |
·建筑设计 | 第68-72页 |
·设施小品设计 | 第72-74页 |
结语 | 第74-75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5-77页 |
中文书籍 | 第75页 |
外文书籍及期刊 | 第75-76页 |
期刊论文 | 第76-77页 |
攻读学位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| 第77-78页 |
致谢 | 第78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