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一章 引言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9-10页 |
1.2 输电线路增容技术 | 第10-14页 |
1.2.1 几种输电线路增容方法 | 第10-12页 |
1.2.2 最大载流容量的确定方法 | 第12-13页 |
1.2.3 静态增容技术的巨大潜力 | 第13-14页 |
1.3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4 本课题的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5-17页 |
第二章 输电线路最大载流容量的计算模型 | 第17-24页 |
2.1 引言 | 第17页 |
2.2 输电线路导线热平衡方程 | 第17-18页 |
2.3 热平衡方程中各项功率的计算 | 第18-22页 |
2.3.1 辐射散热功率 | 第18页 |
2.3.2 日照吸热功率 | 第18-20页 |
2.3.3 导线电阻焦耳热功率 | 第20页 |
2.3.4 空气对流散热功率 | 第20-22页 |
2.4 输电线路最大载流量计算 | 第22-23页 |
2.5 小结 | 第23-24页 |
第三章 输电线路钢芯铝绞线热力学模型 | 第24-34页 |
3.1 引言 | 第24页 |
3.2 输电线路档距的应力——弧垂计算模型 | 第24-29页 |
3.2.1 基于悬垂链方程的应力—弧垂计算模型 | 第24-27页 |
3.2.2 基于斜抛物线方程的应力——弧垂计算模型 | 第27-28页 |
3.2.3 悬垂链方程与斜抛物线方程的差异 | 第28-29页 |
3.3 钢芯铝绞线的应变模型 | 第29-30页 |
3.4 钢芯铝绞线的状态方程 | 第30-32页 |
3.5 钢芯铝绞线的温度弧垂转换算法 | 第32-33页 |
3.6 小结 | 第33-34页 |
第四章 输电线路的安全判据 | 第34-42页 |
4.1 引言 | 第34页 |
4.2 输电线路的现行安全判据 | 第34-35页 |
4.3 输电线路静态增容安全判据 | 第35-39页 |
4.3.1 静态增容安全判据制定原则 | 第35-36页 |
4.3.2 弧垂判据 | 第36-38页 |
4.3.3 温度判据 | 第38-39页 |
4.4 静态增容的预警体系 | 第39-41页 |
4.4.1 简单预警 | 第40页 |
4.4.2 初级预警 | 第40页 |
4.4.3 高级预警 | 第40-41页 |
4.5 小结 | 第41-42页 |
第五章 输电线路静态增容效果分析 | 第42-50页 |
5.1 降低环境温度限额的效果分析 | 第42-44页 |
5.1.1 静态增容分析的导线参数 | 第42页 |
5.1.2 输电线路所处的气象条件信息 | 第42-44页 |
5.1.3 降低环境温度限额后的增容效果 | 第44页 |
5.2 提高风速限额的效果分析 | 第44-46页 |
5.2.1 增容导线的参数 | 第44-45页 |
5.2.2 提高风速限额对最大载流量影响 | 第45-46页 |
5.3 安全性校验 | 第46-50页 |
5.3.1 规程条件下导线温度校验 | 第47-48页 |
5.3.2 规程条件下弧垂校验 | 第48-50页 |
5.4 小结 | 第50页 |
第六章 总结 | 第50-5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2-55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55-56页 |
致谢 | 第56-57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