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缩略语表 | 第4-5页 | 
| 中文摘要 | 第5-7页 | 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 
| 引言 | 第9-11页 | 
| 文献综述 | 第11-20页 | 
| 1 干眼的中医研究概述 | 第11-15页 | 
| 1.1 中医对干眼的认识 | 第11页 | 
| 1.2 中医对干眼病因病机的认识 | 第11-13页 | 
| 1.3 治疗方法 | 第13-15页 | 
| 2 现代医学对干眼病理改变及其防治的研究 | 第15-17页 | 
| 2.1 干眼的病理改变 | 第15-16页 | 
| 2.2 干眼的治疗 | 第16-17页 | 
| 3 白内障手术对泪膜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 
| 4 白内障手术用眼药水对泪膜的影响 | 第18-19页 | 
| 5 中药熏眼治疗干眼的理论依据 | 第19-20页 | 
| 临床研究 | 第20-34页 | 
| 1 研究目的 | 第20页 | 
| 2 研究对象和方法 | 第20-25页 | 
| 2.1 一般资料 | 第20页 | 
| 2.2 年龄相关性白内障诊断标准 | 第20页 | 
| 2.3 干眼诊断标准 | 第20-21页 | 
| 2.4 病例选择标准 | 第21-22页 | 
| 2.5 研究方法 | 第22-25页 | 
| 3 结果 | 第25-27页 | 
| 3.1 空白对照组各个时间段泪膜破裂时间(首次和平均)与泪河高度(见表1) | 第25页 | 
| 3.2 术后10天三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(首次和平均)与泪河高度(见表2) | 第25-26页 | 
| 3.3 术后30天三组患者泪膜破裂时间(首次和平均)与泪河高度(见表3) | 第26页 | 
| 3.4 术后30天睑板腺缺失程度的差异(见表4) | 第26-27页 | 
| 3.5 术后30天干眼指数调查问卷评分的差异(见表5) | 第27页 | 
| 4 讨论 | 第27-34页 | 
| 4.1 干眼的发病机制 | 第27-28页 | 
| 4.2 手术和眼药水对眼表损害的分析 | 第28页 | 
| 4.3 白内障超声乳化吸除术对泪膜稳定性的变化 | 第28-30页 | 
| 4.4 舒目散的组方分析 | 第30-31页 | 
| 4.5 舒目散熏眼治疗干眼的重要临床意义 | 第31-32页 | 
| 4.6 结语和存在的问题 | 第32-34页 | 
| 结论 | 第34-35页 | 
| 参考文献 | 第35-38页 | 
| 附录 | 第38-39页 | 
| 致谢 | 第39-40页 | 
| 攻读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 | 第40-42页 | 
| 个人简历 | 第42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