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医药、卫生论文--中国医学论文--中医临床学论文--针灸疗法临床应用论文--五官科论文--眼科论文

电针风池及天柱穴配合眼周穴位治疗眼肌麻痹的临床观察

缩略词表第5-6页
中文摘要第6-7页
ABSTRACT第7-8页
前言第9-11页
文献综述第11-23页
    1. 中医对眼肌麻痹的研究第11-1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眼肌麻痹的中医源流第11页
        1.2 眼肌麻痹的病因病机第11-13页
    2. 治疗现状第13-2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针灸治疗第13-17页
        2.2 中药治疗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中西医结合治疗第18-19页
        2.4 西医治疗第19-20页
    3. 现代医学对眼肌麻痹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的认识第20-23页
        3.1 急性和亚急性炎症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2 脑干疾患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3.3 神经炎性疾患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3.4 毒素影响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5 眶内疾病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6 血管性疾病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7 肿瘤第21页
        3.8 维生素缺乏第21-22页
        3.9 内分泌疾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0 肌源性疾患第22页
        3.11 神经源性病变第22-23页
临床研究第23-30页
    1 临床资料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1 病例来源: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2 诊断标准第23页
        1.3 纳入标准第23-24页
        1.4 排除标准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5 剔除、中止及脱落标准第24页
        1.6 不良反应及处理原则第24页
    2 研究方法第24-30页
        2.1 一般资料第24-25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治疗方法第25-28页
        2.3 观察指标第28页
        2.4 疗效评价标准第28-29页
        2.5 统计学方法第29-30页
研究结果第30-33页
    1 一般情况比较第30-33页
        1.1 两组患者性别、年龄比较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2 两组患者病因比较第30页
        1.3 两组患者受累脑神经比较第30-31页
        1.4 两组患者在治疗前的病程相比较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5 两组患者眼位评分第31页
        1.6 两组患者斜视度评分第31-32页
        1.7 两组的主症积分在治疗前后的疗效相比较第32页
        1.8 两组患者总体疗效比较第32-33页
讨论第33-38页
    1. 立题依据第33页
    2. 腧穴选择依据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1 祖国医学对本病的认识第33页
        2.2 本病病因病机第33-34页
        2.3 针灸治疗本病的理论基础第34页
    3. 取穴原则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1 主穴1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3.2 主穴2第35页
        3.3 选穴的解剖学基础第35页
    4. 针灸治疗本病的现代学原理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 电针法的作用机制第36页
    5. 电针的频率、波形、强度的选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1 电针的频率第36页
        5.2 电针的波型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5.3 电针的刺激强度第37页
    6. 临床疗效分析第37-38页
问题与展望第38-39页
结论第39-40页
致谢第40-41页
参考文献第41-44页
附图第44-45页
攻读硕士期间发表的论文第45-48页
个人简介第48页

论文共48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电针预处理对七氟醚诱导术后认知功能障碍老龄大鼠海马神经元Bcl-2和Bax基因表达的影响
下一篇:热辐射负压罐背部特定腧穴拔罐治疗风寒袭肺型咳嗽的疗效观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