明代中后期常熟藏书家刻书及文学活动研究
摘要 | 第6-7页 |
Abstract | 第7-8页 |
目录 | 第9-11页 |
第一章 绪论 | 第11-19页 |
1.1 研究目的和意义 | 第11-12页 |
1.2 研究现状 | 第12-16页 |
1.2.1 明代中后期至清末 | 第12-13页 |
1.2.2 辛亥革命至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 | 第13页 |
1.2.3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 | 第13-16页 |
1.3 研究的范围和方法 | 第16-19页 |
第二章 常熟藏书家刻书兴盛的原因及诉求 | 第19-26页 |
2.1 商品经济的繁荣及技术支持 | 第20-22页 |
2.2 政治控制的薄弱与政策导向 | 第22-24页 |
2.3 市场需求与文化传承的使命感 | 第24-26页 |
第三章 常熟藏书家刻书考述 | 第26-58页 |
3.1 常熟藏书家刻书统计 | 第26-36页 |
3.2 常熟藏书家刻书分类 | 第36-51页 |
3.2.1 宗教类书籍 | 第36-40页 |
3.2.2 文学与科举时文类书籍 | 第40-45页 |
3.2.3 乡邦文献类书籍 | 第45-51页 |
3.3 常熟藏书家刻书特点 | 第51-56页 |
3.3.1 刻印手段丰富 | 第52-53页 |
3.3.2 重版本 | 第53-54页 |
3.3.3 精校勘 | 第54-56页 |
3.4 常熟藏书家刻书与流通 | 第56-58页 |
第四章 常熟藏书家刻书与文学活动 | 第58-65页 |
4.1 藏书家与文人之间的交往 | 第58-61页 |
4.2 藏书家的文学创作 | 第61-65页 |
第五章 常熟藏书家刻书的贡献及文学影响 | 第65-71页 |
5.1 纠正了传抄刊刻中的错误 | 第65-67页 |
5.2 有利于书籍的保存和流传 | 第67-68页 |
5.3 有利于文学繁荣和文化普及 | 第68-71页 |
结论 | 第71-72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2-75页 |
谢辞 | 第75-77页 |
附录 (攻读学位期间发表论文、著作目录)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