山西某煤矿三维地质建模及矿坑涌水量预测
| 摘要 | 第3-5页 |
| ABSTRACT | 第5-6页 |
| 第一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| 1.1 选题意义 | 第9-10页 |
| 1.2 涌水量预测方法的研究综述 | 第10-14页 |
| 1.3 主要研究内容 | 第14-15页 |
| 1.4 技术路线图 | 第15-17页 |
| 第二章 项目概况 | 第17-21页 |
| 2.1 自然概况 | 第17页 |
| 2.1.1 气象水文 | 第17页 |
| 2.1.2 地形地貌 | 第17页 |
| 2.2 矿井概况 | 第17-21页 |
| 2.2.1 基本情况 | 第17-18页 |
| 2.2.2 工业场地布置 | 第18-19页 |
| 2.2.3 井田开拓方式 | 第19-21页 |
| 第三章 研究区地质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1-37页 |
| 3.1 区域地质条件及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1-26页 |
| 3.1.1 区域地层 | 第21-23页 |
| 3.1.2 区域构造 | 第23-24页 |
| 3.1.3 区域水文地质条件 | 第24-26页 |
| 3.2 研究区地质条件 | 第26-30页 |
| 3.2.1 地层 | 第26-28页 |
| 3.2.2 构造 | 第28-30页 |
| 3.3 研究区水文地质条件 | 第30-33页 |
| 3.3.1 含水层 | 第30-32页 |
| 3.3.2 隔水层 | 第32-33页 |
| 3.4 地下水补径排条件 | 第33页 |
| 3.4.1 松散岩类孔隙水 | 第33页 |
| 3.4.2 碎屑岩类裂隙水 | 第33页 |
| 3.4.3 碳酸盐岩岩溶水 | 第33页 |
| 3.5 矿井充水因素分析 | 第33-37页 |
| 第四章 模型构建 | 第37-57页 |
| 4.1 GMS软件介绍 | 第37-38页 |
| 4.2 三维地质模型的构建 | 第38-45页 |
| 4.2.1 钻孔数据的整理 | 第39-40页 |
| 4.2.2 建立可视化三维地质模型 | 第40-42页 |
| 4.2.3 剖切三维地层模型 | 第42-44页 |
| 4.2.4 三维地质模型的阐释 | 第44-45页 |
| 4.3 数值模型的构建 | 第45-49页 |
| 4.3.1 数值模型的概化原则 | 第45页 |
| 4.3.2 建立水文地质概念模型 | 第45-49页 |
| 4.4 数值模型的运行 | 第49-50页 |
| 4.5 数值模型的识别验证 | 第50-57页 |
| 4.5.1 模拟识别验证 | 第50-53页 |
| 4.5.2 水文参数的识别 | 第53-57页 |
| 第五章 煤矿涌水量预测 | 第57-61页 |
| 5.1 煤矿涌水量的预测 | 第57-59页 |
| 5.1.1 太灰含水层的疏干水量计算 | 第57-58页 |
| 5.1.2 奥灰含水层的疏降水量计算 | 第58-59页 |
| 5.2 涌水预测结果观察与分析 | 第59-60页 |
| 5.3 本章小结 | 第60-61页 |
| 第六章 结论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6.1 主要结论 | 第61页 |
| 6.2 不足与展望 | 第61-63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63-67页 |
| 致谢 | 第67-69页 |
| 研究生期间所获得的成果 | 第69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