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第1章 绪论 | 第9-17页 |
1.1 课题研究背景 | 第9-12页 |
1.1.1 能源环境问题与风电崛起 | 第9页 |
1.1.2 国内外风电发展情况 | 第9-11页 |
1.1.3 风电机组的低电压穿越问题 | 第11-12页 |
1.2 国内外研究现状 | 第12-15页 |
1.2.1 双馈风电技术研究现状 | 第12-14页 |
1.2.2 参数辨识研究现状 | 第14-15页 |
1.3 论文主要工作 | 第15-17页 |
第2章 基于实验数据的双馈风电机组低穿特性梳理 | 第17-31页 |
2.1 电网故障类型及其对双馈风机的影响 | 第17-18页 |
2.2 国内外对风力发电系统低电压穿越的相关规定 | 第18-23页 |
2.2.1 国内外电网对低电压穿越的技术要求 | 第18-21页 |
2.2.2 业内对低电压穿越测试与建模的技术要求 | 第21-23页 |
2.3 双馈风机低电压穿越硬件保护电路及其控制 | 第23-27页 |
2.3.1 基于主动式Crowbar保护的低电压穿越实现方案 | 第23-25页 |
2.3.2 基于直流侧Chopper保护的低电压穿越实现方案 | 第25-27页 |
2.4 风电机组现场低电压穿越测试数据梳理分析 | 第27-30页 |
2.4.1 基于关键响应特征的测试数据分类 | 第27-28页 |
2.4.2 低电压穿越关键响应特征分析 | 第28-30页 |
2.5 本章小结 | 第30-31页 |
第3章 电网电压跌落下的双馈风机暂态特性分析 | 第31-41页 |
3.1 双馈风电机组稳态数学模型 | 第31-34页 |
3.1.1 双馈电机稳态数学模型 | 第31-33页 |
3.1.2 PWM电压型换流器稳态模型 | 第33-34页 |
3.2 电网电压故障对双馈风机暂态影响分析 | 第34-37页 |
3.2.1 电压三相对称跌落时双馈电机暂态分析 | 第34-36页 |
3.2.2 电网电压故障下换流器动态过程分析 | 第36-37页 |
3.3 考虑保护电路参与的机端短路电流实用计算 | 第37-40页 |
3.3.1 Crowbar电路投入对短路电流的影响 | 第37-38页 |
3.3.2 考虑Crowbar投入策略的短路电流实用计算 | 第38-40页 |
3.4 本章小结 | 第40-41页 |
第4章 用于机电暂态仿真的双馈风电机组建模 | 第41-62页 |
4.1 电力系统仿真软件DIgSILENT/Powerfactory | 第41页 |
4.2 双馈风电机组基础模型搭建 | 第41-50页 |
4.2.1 风力机模型 | 第43-47页 |
4.2.2 双馈电机和机侧换流器模型 | 第47-49页 |
4.2.3 网侧换流器模型 | 第49-50页 |
4.3 低电压穿越测试设备与保护电路设计 | 第50-54页 |
4.3.1 低电压穿越测试设备模型设计 | 第50-53页 |
4.3.2 保护电路及其控制模块 | 第53-54页 |
4.4 模型参数灵敏度分析 | 第54-61页 |
4.5 本章小结 | 第61-62页 |
第5章 基于模糊逻辑改进遗传算法的模型参数辨识 | 第62-71页 |
5.1 基于模糊逻辑的参数可行域分析 | 第62-66页 |
5.1.1 模糊控制基本原理 | 第62-63页 |
5.1.2 模糊逻辑方案设计 | 第63-66页 |
5.2 基于遗传算法的双馈风机模型参数辨识 | 第66-70页 |
5.2.1 遗传算法基本原理 | 第66-68页 |
5.2.2 模型参数辨识方案设计 | 第68-70页 |
5.3 模型关键参数辨识结果评价 | 第70页 |
5.4 本章小结 | 第70-71页 |
第6章 总结与展望 | 第71-73页 |
6.1 论文成果总结 | 第71-72页 |
6.2 研究方向展望 | 第72-73页 |
参考文献 | 第73-77页 |
附录 | 第77-89页 |
攻读硕士学位期间发表的论文及其它成果 | 第89-90页 |
致谢 | 第90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