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7页 |
| Abstract | 第7-8页 |
| 0 绪论 | 第11-23页 |
| 0.1 选题背景和意义 | 第11-13页 |
| 0.1.1 选题背景 | 第11-12页 |
| 0.1.2 研究意义 | 第12-13页 |
| 0.2 研究目标和方法 | 第13-15页 |
| 0.2.1 研究目标 | 第13-14页 |
| 0.2.2 研究方法 | 第14-15页 |
| 0.3 国内外研究综述 | 第15-19页 |
| 0.3.1 国外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5-17页 |
| 0.3.2 国内相关研究综述 | 第17-19页 |
| 0.4 创新点及不足 | 第19-20页 |
| 0.4.1 创新点 | 第19-20页 |
| 0.4.2 本文的不足 | 第20页 |
| 0.5 研究内容和本文框架 | 第20-23页 |
| 0.5.1 研究内容 | 第20-21页 |
| 0.5.2 研究框架 | 第21-23页 |
| 1 理论基础及相关概念 | 第23-26页 |
| 1.1 理论基础 | 第23-25页 |
| 1.1.1 比较优势理论 | 第23页 |
| 1.1.2 产业竞争力理论 | 第23-25页 |
| 1.2 相关概念 | 第25-26页 |
| 1.2.1 海洋产业和海洋经济 | 第25页 |
| 1.2.2 海洋产业竞争力 | 第25-26页 |
| 2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现状概况 | 第26-34页 |
| 2.1 山东省海洋资源现状 | 第26-29页 |
| 2.2 山东省三次海洋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9-31页 |
| 2.2.1 海洋第一产业发展现状 | 第29-30页 |
| 2.2.2 海洋第二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0-31页 |
| 2.2.3 海洋第三产业发展现状 | 第31页 |
| 2.3 山东省海洋产业发展中出现的问题 | 第31-34页 |
| 3 山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分析 | 第34-52页 |
| 3.1 竞争力评价指标选取的原则 | 第34-35页 |
| 3.2 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体系的构建 | 第35-39页 |
| 3.2.1 海洋产业竞争力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| 第36-37页 |
| 3.2.2 相关指标解释 | 第37-39页 |
| 3.3 山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实证分析—基于因子分析法 | 第39-48页 |
| 3.3.1 数据的收集、处理 | 第39-40页 |
| 3.3.2 因子分析的过程 | 第40-48页 |
| 3.4 实证研究结果分析 | 第48-52页 |
| 3.4.1 海洋产业竞争力因子得分分析 | 第48-49页 |
| 3.4.2 山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综合分析 | 第49-52页 |
| 4 山东省海洋产业竞争力提升的建议 | 第52-58页 |
| 4.1 加大海洋产业人力资本投入,提高涉海劳动力素质 | 第52-53页 |
| 4.2 有效吸收资本,特别注重资本的利用效率 | 第53-54页 |
| 4.3 坚持科技兴海,大力提高科技创新能力,开辟创新发展的动力源泉 | 第54-55页 |
| 4.4 重视海洋专业教育,培育高质量海洋专业人才 | 第55页 |
| 4.5 全方位对外开放,提升山东省海洋产业的国际竞争力 | 第55-56页 |
| 4.6 加强海洋生态环境的保护与整治,保证海洋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| 第56-58页 |
| 5 结论与展望 | 第58-59页 |
| 5.1 结论 | 第58页 |
| 5.2 展望 | 第58-59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59-62页 |
| 致谢 | 第62-63页 |
| 个人简历 | 第63页 |
| 发表的学术论文 | 第63-64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