| 摘要 | 第5-6页 |
| Abstract | 第6-7页 |
| 第1章 绪论 | 第10-27页 |
| 1.1 给水管网的二次污染的成因及危害 | 第10-14页 |
| 1.1.1 二次污染的成因 | 第10-13页 |
| 1.1.2 二次污染的危害 | 第13-14页 |
| 1.2 水质在线监测技术概述 | 第14-16页 |
| 1.2.1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构成 | 第14-15页 |
| 1.2.2 水质在线监测系统的发展现状 | 第15-16页 |
| 1.3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概述 | 第16-19页 |
| 1.3.1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的特点 | 第16-17页 |
| 1.3.2 移动式水质监测技术的发展现状 | 第17-19页 |
| 1.4 水质监测技术及其他检测技术在给水管道中的应用 | 第19-26页 |
| 1.4.1 给水管网中的水质监测技术 | 第19-23页 |
| 1.4.2 其他新型检测/监测的技术 | 第23-26页 |
| 1.5 课题的研究内容及意义 | 第26-27页 |
| 1.5.1 课题的研究背景及意义 | 第26页 |
| 1.5.2 课题研究内容 | 第26页 |
| 1.5.3 创新点 | 第26-27页 |
| 第2章 水质监测原理 | 第27-39页 |
| 2.1 水质监测传感器原理 | 第27-33页 |
| 2.1.1 水质分析方法简介 | 第27-28页 |
| 2.1.2 pH值在线监测原理 | 第28-30页 |
| 2.1.3 余氯在线监测原理 | 第30-32页 |
| 2.1.4 温度在线监测原理 | 第32-33页 |
| 2.1.5 浊度在线监测原理 | 第33页 |
| 2.2 单片机与通信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| 第33-39页 |
| 2.2.1 单片机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| 第33-34页 |
| 2.2.2 无线通信技术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| 第34-36页 |
| 2.2.3 Modbus协议在水质监测中的应用 | 第36-39页 |
| 第3章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研制 | 第39-55页 |
| 3.1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的基本功能与工作方式 | 第39-40页 |
| 3.1.1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功能 | 第39页 |
| 3.1.2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工作方式 | 第39-40页 |
| 3.2 装置的工作环境 | 第40-42页 |
| 3.2.1 装置的运动环境 | 第40-41页 |
| 3.2.2 装置的通信环境 | 第41页 |
| 3.2.3 给水管材简介 | 第41-42页 |
| 3.3 装置的结构及设计制作 | 第42-53页 |
| 3.3.1 水质监测球 | 第43-51页 |
| 3.3.2 便携式手持终端 | 第51-52页 |
| 3.3.3 上位机 | 第52-53页 |
| 3.3.4 中继器 | 第53页 |
| 3.4 本章小节 | 第53-55页 |
| 第4章 浮游式水质监测装置的性能试验 | 第55-72页 |
| 4.1 装置水质监测可靠性试验 | 第55-58页 |
| 4.1.1 装置的标定 | 第55-57页 |
| 4.1.2 装置的准确度实验 | 第57-58页 |
| 4.2 装置的通信可靠性试验 | 第58-70页 |
| 4.2.1 试验器材及环境 | 第58-59页 |
| 4.2.2 试验方法 | 第59-60页 |
| 4.2.3 试验结果及分析 | 第60-70页 |
| 4.3 本章小节 | 第70-72页 |
| 结论及建议 | 第72-74页 |
| 结论 | 第72-73页 |
| 建议 | 第73-74页 |
| 参考文献 | 第74-77页 |
| 致谢 | 第77页 |