首页--哲学、宗教论文--心理学论文--心理过程与心理状态论文

群体性冲突中的被洞悉错觉及其相关因素的研究

摘要第3-4页
Abstract第4页
第1章 绪论第7-19页
    1.1 研究背景第7-8页
    1.2 选题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1 理论意义第8-9页
        1.2.2 现实意义第9页
    1.3 文献综述第9-17页
        1.3.1 群体性事件第9-10页
        1.3.2 冲突中的社会认知偏差第10-12页
        1.3.3 被洞悉错觉第12-17页
    1.4 现有研究的不足第17-19页
        1.4.1 目前被洞悉错觉的研究还处于起步阶段第17页
        1.4.2 被洞悉错觉在冲突领域内的研究几乎是空白第17-18页
        1.4.3 在冲突的研究中也忽略了对被洞悉错觉的关注第18-19页
第2章 研究设计第19-23页
    2.1 研究目标第19页
    2.2 研究思路第19-20页
    2.3 实验方法第20-21页
        2.3.1 实验对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2 实验设计第20页
        2.3.3 研究工具第20-21页
    2.4 基本假设第21-23页
第3章 研究程序第23-25页
    3.1 预备实验第23-24页
    3.2 式实验第24-25页
第4章 结果与分析第25-38页
    4.1 统计处理第25页
    4.2 角色启动第25-26页
    4.3 当地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第26-27页
    4.4 邻村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第27-28页
    4.5 当地村民角色组和邻村村民角色组的被洞悉错觉比较第28-31页
    4.6 当地村民角色组和邻村村民角色组自我愤怒情绪的比较第31页
    4.7 副镇长角色组对不同角色愤怒指数评估的比较第31-32页
    4.8 自我卷入程度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第32-33页
    4.9 权力感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第33-34页
    4.10 其他认知评价的比较第34-38页
        4.10.1 三种角色被试对政府部门处理问题的态度的认识第34页
        4.10.2 三种角色被试对政府部门处理方式的认识第34-35页
        4.10.3 三种角色被试对补偿标准的评价第35-36页
        4.10.4 冲突弱势群体被试组在问题解决行为模式上的选择第36-37页
        4.10.5 冲突弱势群体对待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偏差第37-38页
第5章 讨论第38-50页
    5.1 群体性冲突中直接利益群体的被洞悉错觉第38-40页
    5.2 非直接利益群体的被洞悉错觉第40-41页
    5.3 不同情绪强度下的被洞悉错觉第41-42页
    5.4 自我卷入程度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第42-43页
    5.5 权力感与自我知觉的被洞悉感第43-44页
    5.6 冲突双方对事件处理的评价态度第44-46页
    5.7 冲突弱势群体一方的行为模式认知偏差第46-48页
    5.8 冲突弱势群体对待公共利益和个人利益的态度偏差第48-50页
第6章 结论第50-51页
第7章 不足与展望第51-52页
参考文献第52-56页
附录第56-65页
    附录1 当地村民角色组实验材料第56-59页
    附录2 邻村村民角色组实验材料第59-62页
    附录3 副镇长角色组实验材料第62-65页
致谢第65页

论文共65页,点击 下载论文
上一篇:论达尔文的美学观
下一篇:中国“90后”大学生的文化生活脚本和个人生活故事