致谢 | 第4-5页 |
摘要 | 第5-6页 |
Abstract | 第6页 |
1 引言 | 第9-11页 |
2 概念界定 | 第11-17页 |
2.1 企业重组的概念 | 第11-12页 |
2.1.1 我国税法现行规定中企业重组的概念 | 第11页 |
2.1.2 企业重组概念界定存在的问题 | 第11-12页 |
2.2 免税重组与应税重组的概念 | 第12-13页 |
2.3 应税重组与免税重组的划分标准 | 第13-15页 |
2.3.1 我国现行规定中的划分标准 | 第14页 |
2.3.2 以原则为标准对现行规定的分类 | 第14-15页 |
2.4 利益持续性原则的基本要求及其核心性 | 第15-17页 |
3 美国税法上的利益持续性原则 | 第17-29页 |
3.1 利益持续性原则的美国立法史 | 第17-21页 |
3.1.1 司法判例阶段 | 第17-18页 |
3.1.2 利益持续性原则法定化阶段 | 第18-19页 |
3.1.3 利益持续性原则适用范围的扩大 | 第19-20页 |
3.1.4 对美国利益持续性原则发展过程的简要评述 | 第20-21页 |
3.2 利益持续性原则的政策目的性 | 第21-22页 |
3.3 利益持续性原则的比例性要求 | 第22-24页 |
3.3.1 收购比例的目的争议 | 第22-23页 |
3.3.2 股权支付比例要求的变化 | 第23-24页 |
3.4 美国现行税法上的利益持续性原则 | 第24-29页 |
3.4.1 现行法中的规定 | 第24-25页 |
3.4.2 对于美国现行规定的解读 | 第25-29页 |
4 中国税法上的利益持续性原则及其存在的问题 | 第29-44页 |
4.1 中国税法上利益持续性原则的具体体现 | 第29-31页 |
4.2 中美两国利益持续性原则的比较 | 第31-38页 |
4.2.1 “利益”的界定 | 第31-34页 |
4.2.2 股权收购与股权支付中的不同 | 第34-35页 |
4.2.3 “持续性”要求的体现 | 第35-36页 |
4.2.4 三角重组实施的可能性 | 第36-38页 |
4.3 我国利益持续性原则适用中的问题 | 第38-44页 |
4.3.1 股权支付比例考查视角的问题 | 第38-39页 |
4.3.2 持股期限与过高股权支付比例间的冲突嫌疑 | 第39-40页 |
4.3.3 免税重组规范与出资规定之间的冲突嫌疑 | 第40-42页 |
4.3.4 股权支付中“其控股企业”解释被滥用的可能性 | 第42-44页 |
5 我国免税重组条款的完善 | 第44-50页 |
5.1 明确免税重组条款对于重组的引导作用 | 第44-45页 |
5.2 取消持股期限的要求 | 第45-47页 |
5.3 区分企业层面与股东层面的问题 | 第47页 |
5.4 适当降低股权支付比例 | 第47-48页 |
5.5 分步实施的重组交易的税收处理 | 第48-50页 |
6 结语 | 第50-51页 |
参考文献 | 第51-54页 |
作者简介 | 第54页 |